记者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悉,2022年9月,来自江西上饶的哈工大土木工程学院2019级本科生章权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花季女孩生命的事迹获得广泛关注和报道。近日,哈工大学子捐献救人的故事又有了新的篇章,来自江西吉安的哈工大航天学院2021级本科生刘相骥做出了同样的决定: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作为同乡好友的两名哈工大学子完成了一次生命的爱心接力。
完成捐献的刘相骥(右)与好友章权在医院合影
“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为社会多做一些贡献。”2021年夏天,刚参加完高考的刘相骥在家人的影响和支持下,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无偿献血。此后他逐渐了解到更多献血知识,希望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能够为社会多做一些贡献。进入哈工大学习的3年多时间,他先后完成无偿献血30余次(全血3次,血小板30次)。
2023年8月,在参加无偿献血后,他签署造血干细胞捐献同意书,成为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今年1月14日,他接到红十字中心打来的电话,说他和一名身患白血病的儿童初次配型成功。“听到消息后第一反应是惊喜,因为这个配型成功的概率很小。”刘相骥说。
在征求家人的意见并请教了此前完成捐献的同乡好友章权后,他决定捐献造血干细胞,希望可以挽救对方的生命。经过HLA分型检测,2月17日,他收到确认配型成功的消息。
4月10日至13日,他前往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入捐献前的准备工作。每次打完动员剂回到学校,身体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反应,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捐献的想法。4月14日,经过长达4个小时的采集,他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好友章权也来到医院进行探望。“希望通过自己的捐献,可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据航天学院辅导员李钊介绍,刘相骥对人友善、善于思考,入学起就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力所能及地去帮助和服务他人。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加自信,也找到了人生努力的方向。
即将本科毕业的刘相骥表示,只要时间允许,会一直坚持无偿献血这件事,帮助更多的人延续生命。
“拉住我的手,不要让我走。”2005年8月,哈工大应用物理系学生杨振岭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成功救助白血病女孩的事迹在校内外产生热烈反响。被救助的白血病女孩手术前写下这样一行字:“拉住我的手,不要让我走。”当得知女孩好转的消息时,杨振岭一直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当代大学生多贡献一些力量,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更美好。”2006年,杨振岭被授予“全国三好学生标兵”称号。
同样让人感动的还有哈工大环境学院2003级本科生张健和6名稀有血型志愿者,共同挽救俄罗斯患者生命的故事。“我一直相信救人无国界,只要身体允许,我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帮助他。”张健说。
记者从哈工大了解到,学校自2008年起坚持开展“献血车校园行”等活动,与省市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形成了“爱心小屋”志愿服务品牌,带动更多师生参与到无偿献血中来,让校园内外的正能量更强劲。
图片由哈工大提供
从哈尔滨到威海、深圳,在近20年的时间里,学校陆续涌现出了杨振岭、章权、颜世林、刘建明、蔡中威、张璐华、李扬、蒋霁婷、孟煜彬、邱立进、刘相骥等一批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白血病患者的优秀学子。
龙头新闻·生活报 记者:吕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