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土高坡的信天游到国际舞台的交响诗篇,中国新生代歌手荀中华以“根植传统、对话世界”的创作理念,在流行与民乐的交融中走出一条独特艺术道路。近日,其全新国风概念专辑《山河入梦》上线首周即登顶音乐平台国风榜,单曲《长河谣》MV全网播放量破亿,这位以“音乐游吟者”自居的90后歌手,正以兼具文化厚度与当代审美的作品,掀起华语乐坛的“新国潮”浪潮。



一、跨界破壁:从乡土民谣到“东方新声”
荀中华的音乐启蒙始于黄土高原的苍茫天籁。生于陕北的他自幼随祖父研习秦腔、信天游,12岁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后,系统学习民族声乐与现代作曲技法。2018年,他在综艺《声动华夏》中以一首改编版《赶牲灵》惊艳亮相,将传统“拦羊嗓子回牛声”与电子摇滚元素碰撞,被乐评人誉为“让千年民谣活过来的破壁者”。

“真正的创新不是颠覆,而是唤醒。”荀中华在专辑《山河入梦》创作手记中写道。新专辑中,他大胆采用古琴×电子合成器、陕北腰鼓×工业节奏的混搭编曲,更将《诗经》《楚辞》意象融入歌词,如《云中鹤》以“青崖白鹿鸣九皋”暗喻现代人的精神漂泊,《青铜赋》借司母戊鼎纹饰解构权力与自由,让传统文化在赛博朋克式的声场中焕发新生。



二、文化摆渡:让世界听见中国的呼吸
2023年,荀中华受邀参加英国BBC逍遥音乐节,以一曲《丝路长歌》震撼伦敦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他手持改良版“数字阮”(融合传感器技术的传统乐器)与伦敦交响乐团即兴合奏,将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反弹琵琶”转化为视觉化的全息投影,外媒评价其表演“像在时空裂缝中架起一座声学桥梁”。

在纽约林肯中心,他发起“东方音素”艺术计划,邀请格莱美获奖制作人共同研发“AI民歌生成器”,通过机器学习分析2000余首陕北民歌的旋律特征,生成兼具地域特色与现代性的音乐片段。荀中华表示:“技术不是替代者,而是解码文化基因的密钥。”

三、社会回响:用音乐浇筑时代精神地标
除艺术探索外,荀中华始终关注社会议题。2024年,他为纪录片《黄河人家》创作的主题曲《故土谣》获中国音乐金钟奖“最佳影视歌曲”,歌词“老窑洞的炊烟弯成问号,问着游子归途的方向”引发千万网友共情。今年“世界地球日”,他发起“非遗生态计划”,将濒临失传的羌笛、口弦等乐器演奏融入环保公益歌曲,收益全部捐赠西部生态修复项目。

在青年群体中,荀中华更是“新国潮”文化的符号人物。其抖音账号发布的“民歌新唱”系列短视频获赞超5亿,与故宫文创合作的“十二花神”数字藏品盲盒上线秒空。粉丝评价他“既有李太白的浪漫,又有嵇康的孤绝,是踩着21世纪节拍的魏晋名士”。



四、未来图景:在传统与未来间架设虹桥
谈及艺术追求,荀中华透露正在筹备沉浸式音乐剧《山海经·幻旅》,计划运用XR技术构建上古神话世界,观众可佩戴设备化身“寻音人”,在虚拟场景中收集散落的民间音乐碎片。“我想证明,传统文化不是博物馆的标本,而是永远跳动的文明基因。”

近期,他更发起“全球百城采风行动”,计划用三年时间深入丝绸之路上30个国家的音乐聚落,将波斯塔尔琴、西班牙弗拉门戈吉他等世界音乐元素与中国传统曲调融合,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音乐工程。


从黄土地的吟游者到世界舞台的文化使者,荀中华以音乐为舟,载着五千年文明的星火驶向未来。他的作品证明:真正的“国潮”从不是符号的堆砌,而是让传统在当代语境中生长出新的根系。正如他在单曲《未央》中所唱:“我站在长安的裂缝,听青铜与代码共鸣,这古老的心跳,正敲响新世纪的晨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