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电动车的过程中,需要经常给电动车充电,各地加强电动车规范停放和充电行为,目前各大小区已经安装了充电桩,只需要扫码就可以充电,非常的便利,但是为什么车主宁愿飞线充电,也不愿意使用充电桩?让我们听听使用的车主是怎么说的。
充电桩充电费用会翻倍
在小区充电桩充电的时候,充电桩往往采用的是“按功率+时长”的收费模式,比如充电器最大功率220瓦,一元钱可以充4个小时,充电功率为220~350瓦,一元充3个小时,充电功率为350~500瓦,一元钱充两个小时,充电功率为500~800瓦,一元钱只能充一个小时。
另外还需要注意,除了充电电费以外,充电桩还会单独收取服务费,一般为0.5元/度。
比如配置48V20Ah电池的电动车,充满需要一度电,每次充满需要8个小时左右,按照最低的标准充电电费为两元,同时还要支付0.5元的服务费,所以车主每次充电需要支付2.5元。
如果使用自己家的电,车主只需要支付一度电的费用即可,也就是0.5元,所以使用充电桩充电,费用几乎是在家充电的5倍。
充电桩“限流”会影响电池寿命
除了收费比较贵以外,还有更隐蔽的问题在于充电桩的技术调控,为了增加充电的时长,同时也为了降低设备损耗的风险,运营商往往会限制输出电流大小的方式,来控制充电电流,增加充电时间。
比如车主使用3A充电器,电动车可以8个小时充满,但是商家限制充电电流只有2A,如果要充满的话,需要连续充12小时,这就会让车主多支付4个小时的费用。
很多车主不知道,往往根据原来的经验设置,只充8个小时,这时电量只充了60%,长时间充不满,会导致电池结晶,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
万一充电桩起火,形成“火烧连营”效应
理论上来说,使用充电桩充电,消除了入户充电的隐患,但是却带来了新的危机,因为充电桩采用集中式的充电方式,电动车机动在一起,万一有一辆电动车因为热失控导致起火,可能会殃及其他无辜的电动车,造成“火烧连营”的效应。
也就是说,虽然飞线充电存在安全隐患,但是出现火灾事故,最多只能一辆车被烧毁,但是在充电桩充电,可能会出现多辆车被集中烧毁的情况,而且可能还会造成更大的火灾。
所以充电桩必须要具备消防安全能力,比如必须要有传统干粉灭火器、需要具备智能烟感系统、车棚需要有阻燃材料间隔,但这些要求很多小区充电桩并不具备。
总结
充电桩是非常便利的充电方式,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仍然有很多人愿意使用飞线充电,为什么不愿意用充电桩呢?主要有3个原因,充电桩充电费用高、充电桩限制电流,导致电池充不满、充电桩可能会导致更大火灾。
那么,您认为哪种充电方式最安全?欢迎大家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