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临海市民:

“五一”首日,中津浮桥人气火爆,感谢大家的支持与热爱!

因浮桥同时承载能力有限,预计“五一”期间通行需较长时间排队等候。故倡议广大临海市民在“五一”期间错峰出游,将中津浮桥优先礼让外地游客。您让出的一小步,也是临海千年古城文明的最好诠释。

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发展中心

2025年5月1日

新闻多一些

4月30日上午10时18分,随着千年古刹的钟声阵阵叩响,横卧灵江之上的中津浮桥通桥,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市民登桥游览,也唤起了老一辈临海人的时代记忆。


潘侃俊/图

来到灵江南岸桥头,由台州籍著名书法家卢乐群题字的“中津浮桥”四个大字映入眼帘,如灵江潮涌遒劲大气,为浮桥增添一份文脉厚重的注脚。随着黄沙狮子踩着鼓点腾跃入场,涌动的人潮缓缓前行,往兴善门、紫阳街而去。中津浮桥从开工重建到成功合龙,每一个环节都牵动着当地百姓的心,此次试通行更是吸引了大量市民奔赴现场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记忆中的浮桥是连接着城乡两岸的重要通道,自行车、手拉车都可以从桥上过,两头是大船连着中间的水泥船,桥边总有人撒网捕。”家住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的69岁市民王友发与妻子结伴而来,重温旧时光。

中津浮桥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历经800余年的时光,承载着悠久历史与厚重底蕴,不仅是台州第一座浮桥,也是中国浮桥建筑中的一件杰作,被收录进《浙江桥梁》和《中国古桥技术史》。它曾是当地百姓早年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千年古城临海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

如今,千年古渡重焕新生,以全新的面貌延续历史文脉,续写新故事。重建的浮桥,由一节节桥脚舟组成,仿古渔船形状两端尖翘,在江面上依次排开。桥面由坚实的木质桥板搭建而成,厚实的木质栏杆围挡在浮桥两侧,还有一排宋韵宫灯与吊旗点缀其间。

人群中,一头白发的阿公正在用脚步丈量着桥面的宽度。“桥有八脚宽,大约五公尺,比老桥宽,走起来更结实。”阿公姓许,今年80多岁,曾是灵江上一名撑船人。他指着岸边回忆道:当年老浮桥就建在轮船码头边,后来等现代桥梁落成后,浮桥便悄然隐退了。

江面上层层漾开的涟漪似乎倒映出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旧时光。在浮桥重建之前,从小在临海长大的摄影师许小华用镜头记录下浮桥旧时影像,曾引起灵江两岸百姓的情感共鸣,百姓生活的生动细节在光影中重现。“40年前过浮桥进城,走老街上学,童年生活在灵江两岸延伸。”浮桥也承载着他的童年记忆。

未来,浮桥南岸的旅游集散中心作为“城市文旅会客厅”,将引入人文演艺、临海风物展示、精品商业、特色度假酒店等业态,千年古城的历史记忆与时代脉搏在此交汇。此刻,桥上往来的人流仿佛与朱自清笔下的美好回忆跨越时空相遇,在虚实交错中勾勒出文脉延续的诗意画卷。

部分来源:临海发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