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在人本主义理念深刻影响下的城市规划与设计领域,城市更新已不再单纯追求物质空间的增量扩张或功能叠加,而是转向以人的需求、体验与福祉为核心的价值导向。大唐不夜城街区作为集商业、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大型旅游地标,其空间规划与活力提升策略具有典型研究价值。本文以人本主义视角为引领,选取旅游休闲街区为空间研究单元,运用空间句法、层次分析法等定量工具,系统剖析其交通可达性、功能多样性、环境舒适性等维度的空间活力特征。首先,通过空间句法对街区空间结构进行解析,量化评估各要素对整体空间活力的贡献度;其次,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类使用者行为特征与使用需求进行定量化梳理,揭示其与空间活力之间的关联性。然后,通过对使用者群体的实地调查与问卷调研,探究其对街区空间活力的实际感知与评价,识别影响空间活力差异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定量分析结果与使用者需求洞察,针对性地提出提升旅游休闲街区空间活力的策略建议,旨在为同类街区的规划设计与活力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本文字数:8167字

阅读时间:24分钟


作者 |华超美,黄嘉颖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关键词

空间活力;旅游休闲街区;人本主义;空间句法

引 言

2022年1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继而在2023年3月通过程序认定与公示,并发布第二批名单;同年12月,确定第三批共53家街区获得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认定。以上种种表明,旅游休闲街区作为兼顾居民休闲与游客游览的多功能公共空间,已成为城市升级的关键要素。其中,首批入选的大唐不夜城作为地域文化浓郁的商业步行街,其成功改造不仅激活了区域活力,更为探讨此类街区空间活力提升提供了典范案例。

城市活力塑造必须以人的感受为基础,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1]。本文以“人本主义”理念为指导,将大唐不夜城旅游休闲街区作为研究对象,从空间活力和人群活动两方面入手,对大唐不夜城的活力度进行全面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影响旅游休闲街区地块活力的关键因素,进而提出针对性的空间活力提升策略与建议,旨在为未来旅游休闲街区的优化改造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1

1

1

空间活力研究概况

1.1空间活力的定义

“活力”一词,起初主要被应用于生物学与物理学领域,然而随着时代的演进,这一概念逐渐跨越了学科的界限,被引入到多个不同领域,并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在现代城市规划领域,活力被用来描述一个地区旺盛的生命力,是一个能为人们提供活动的场所和丰富多样化社会生活的空间[2]。街区活力体现为人与街区空间的共生效应:人们在街区中开展多元活动,而街区则通过提供适宜场所激发活动意愿。基于以上对空间活力的理解,本文将旅游休闲街区的空间活力定义为街区为人们提供生存和丰富活动的能力[3]。

1.2空间活力的研究方法

目前,有关空间活力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方面是依托传统数据对空间活力的定量研究,如汪海、蒋涤非等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建立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评价体系[4],周岱霖、胡嘉佩等从人口密度、可达性、功能混合度、设施功能配置以及绿化配置5个方面研究了影响微空间活力的因素[5]。另一方面是采取大数据分析法对空间活力进行量化分析,如罗铮蒸、张樱子等基于POI数据,依托ArcGIS平台,总结活力空间的布局特征,并探讨影响因素[6];叶宇等人利用空间句法,探索道路整合度、建筑密度、功能混合度等与城市活力的关系[7]。

综上,随着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不断推进,国家对于城市规划和发展的理念也在逐渐转变。在这个过程中,空间与人的关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从人的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出发,结合旅游休闲街区的综合性、地域性,分析影响其活力的物质要素与人群要素,采取层次分析法建构旅游休闲街区的空间活力评价体系,基于指标重要程度探究影响空间活力的主要因素,提出对应的提升策略。

1

2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研究案例选取

大唐不夜城项目位于举世瞩目的大雁塔脚下,地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西安曲江新区的核心区域(图1)。街区南依唐城墙遗址,北接大雁塔南广场,东连慈恩东路,西接慈恩西路(图2),南北长约2100米,东西宽约500米,是一个集商业、文化、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兼具多样性与独特性的旅游休闲街区(图3),是西安打造以大雁塔为核心的旅游商业服务圈的重点项目。


图1 大唐不夜城区位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2 大唐不夜城研究范围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3 大唐不夜城平面图

(图片来源:作者改绘)

2.2数据来源

在案例地区的空间分析中,我们采用了POI数据和遥感影像进行定量与定性评估。POI数据通过百度地图API获取,并经过清洗、投影变换和矢量化处理,依据《POI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卫星影像则来源于地理空间数据云。

实地调研关注街区的物质空间和人群活动特征,收集空间尺度、环境感受和人群聚集点等信息。问卷调查通过线上和随机发放两种方式,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对街区印象和活力感知三个方面,以深入了解街区的空间活力。

2.3研究技术路线

研究以大唐不夜城旅游休闲街区为实证,首先对影响旅游休闲街区空间活力的要素进行选取,建构旅游休闲街区空间活力评价体系;其次,利用空间句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先进的研究工具,结合实地调研和观测结果,从空间设计和使用者体验两个核心维度出发,对旅游休闲街区的空间活力进行了深入的评价分析,探讨导致空间活力指标重要性差异的因素,为旅游休闲街区空间的改造提升提供决策依据和优化方向(图4)。


图4 技术路线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1

3

1

基于人本主义的空间活力评价体系构建

3.1空间活力指标选取

对于空间活力的指标选取,国内的郭恩章教授提出好的城市公共空间至少应具备十条特性,即识别性、社会性、舒适性、通达性、安全性、愉悦性、和谐性、多样性、文化性、生态性[8]。基于以上标准,构建大唐不夜城旅游休闲街区空间活力的评价体系,分为三个层面: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将旅游休闲街区空间活力作为目标层(A)。准则层通过综合考虑物质空间要素与公共使用者的需求,将评价维度划分为街区空间活力与街区人群活力两个方面。这一划分旨在更全面、深入地评估街区的活力状态,为提升街区整体品质提供有力支撑。在街区空间活力维度中,将准则层归纳“交通可达性、功能多样性、空间舒适度”三大指标,并在方案层对其进一步细分。在街区人群活力的维度中,将准则层归纳“活动特征、空间感知”两大指标。由此从定量分析角度,构建旅游休闲街区空间活力评价体系,指标构成如下:

表1 旅游休闲街区空间活力评价体系


3.2空间活力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在构建旅游休闲街区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对同级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构建出比较判断矩阵。为确保判断矩阵贴近实际,对矩阵进行单排序处理,并逐层进行一次性检验评价。在此过程中,同层次排序所得结果即代表了该指标的重要性程度,也即权重指标。随后,根据街区活力各指标层的重要程度,构建相应的判断矩阵,并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以获取其权重(表2)。

然而,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人们认识的局限性与主观性,所构建的判断矩阵难以完全保持一致,因此,必须进行一致性检验,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一致性指标(CI)表示为:,其中n为判断矩阵阶数。通常情况下,当一致性指标小于0.1时,表示该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当一致性指标大于0.1时,则认为判断矩阵不具有满意一致性,需重新对该判断矩阵进行修正。

表2 旅游休闲街区空间活力评价权重值与排序表


计算出各指标层的权重值数据(如表2),且该空间活力评价的一致性比例为0.0712,表明该判断矩阵已经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并显示出较强的相关性。首先,根据权重比值排出准则元素对于总目标的顺序为:交通可达性B1>人群空间感知B5>功能多样性B2>空间舒适度B3>人群活动特征B4。其次,由数据可以得出交通可达性较为重要,人群空间感知次之,可见可达性与空间感知对于大唐不夜城旅游休闲街区空间活力的重要影响。根据方案层指标权重值排序为:B52>B11>B31>B22>B51>B12>B23>B13>B32>B33>B21>B42=B43>B41。根据以上权重排序对影响大唐不夜城旅游休闲街区空间活力的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

1

4

1

旅游休闲街区空间活力与提升策略研究

4.1街区空间活力分析

4.1.1街区空间交通可达性

根据上文得出的综合权重值排序可知,街区空间交通可达性是影响旅游休闲街区空间活力的第一要素,在本文中,运用空间句法来分析研究范围内的交通空间。运用Depthmap软件对街区线段地图进行深入剖析,从连接度、全局整合度、全局理解度的测算值展现街区的空间特征。

(1)连接度

连接度是表达一条道路与其他道路连接程度的指标[9]。根据计算结果可知,大唐不夜城研究范围内连接度最高的为慈恩东路,其次为雁塔南路和慈恩西路(图5)。连接度越高,说明该道路的交通量越多。慈恩东路是连接大雁塔景区、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园以及曲江新天地等核心景点与商业区的重要通道,其商业集聚度显著,这与连接度分析所得结果相互印证,凸显了其在区域交通体系中的关键地位。相较之下,雁南三路虽为街区的主要出入口,但连接度偏低,由于人流车流混杂,经常导致交通拥堵,进而影响了整体交通的流畅性。这一现象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市民与游客的出行体验,也对街区的商业活动与整体发展构成了不小的挑战。

(2)整合度

全局整合度是一处空间或道路吸引人群的潜力表达,是整个区域与其他空间关联程度的表征[10]。根据计算结果可知,雁南一路和雁塔南路北段是大唐不夜城街区内整合度最高的道路,其次为从其次为慈恩西路(图6)。大唐不夜城内部步行街区的核心区域为十字轴线,该轴线在可达性与吸引交通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因此其人流量尤为可观。这不仅为街区商业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同时也使其成为全局整合度和交通可达性表现最为出色的区域。

(3)深度值

游客的行为活动主要受视觉影响,其中主要是可见性的视觉引导,而不是道路方向的引导[10]。轴线模型整体色调偏冷,说明街区整体深度值偏低,说明街区的可见性良好(图7)。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大雁塔作为空间上的视觉焦点起到了方向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在街区内部存在着明显的线性步行空间作为引导,使得行人在行进过程中能够清晰地看到前方的路径走向。通过这种引导,行人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整个区域的空间形态,因此街区具有较好的开阔性与可达性。




图5 连接度

图6 整合度

图7 深度值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4.1.2街区空间功能多样性

(1)企业数量

将检索条件设置为“大唐不夜城、陕西”,从网络检索并选取2012-2023年状态为存续的企业进行分析。根据统计结果可知,大唐不夜城的企业数量在2018-2020年呈突发式增长的趋势,两年间大唐不夜城的相关企业增加了650个;2020-2023年间企业数量呈稳步增长的趋势,截至2023年6月1日,大唐不夜城企业数量为1105个(图8)。


图8 大唐不夜城企业数量

(资料来源:网络)

(2)业态分析

大唐不夜城商业业态主要分为传统和新兴两大类(表3)。传统业态以零售购物(75%)和餐饮服务为核心,而新兴业态则涵盖文化休闲和旅游休闲产业,虽仅占5%,却显著提升街区文化活力。尽管店铺类型丰富,但同质化问题凸显,亟需优化商业结构。整体而言,企业数量和业态的增加为大唐不夜城带来高密度与功能多样性,促进了社交互动,增强了居民和游客的公共活动参与度及对街区的归属感。

表3 大唐不夜城业态统计表


(资料来源;2023年6月1日高德地图POI数据)

4.1.3街区空间舒适度

良好的空间舒适度是街道空间环境的基础,是形成空间活力的基本条件[11]。在方案层综合权重排序中,步行空间DH比(B31)和绿视率(B32)较为重要。

(1)空间尺度

大唐不夜城呈现的空间布局为线性布局,具有清晰轴线,唐文化沿轴线逐层推进,沿街建筑共为23栋,建筑楼层高度均值为五层。两侧建筑高约15-25米,街道宽68米,其中包括中央景观步行道30米,两侧各7米宽的车行道和12米的人行道。综合以上数据,大唐不夜城的步行空间宽高比(D/H)约为3,这样的比例给予人们极为开阔的体感(图9)。


图9 大唐不夜城步行空间DH示意图

(资料来源:实地调研)

(2)绿视率

绿视率(GVI)是指绿植在人眼范围的占比,FCN-8s为代表的语义分割模型能对图片绿植信息快速提取并计算其占比[12]。本次调研在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区每隔200m处选取同一个方向的街景视点,并通过FCN-8s抓取对街景中人、车、道路、植物等150种要素进行识别(图10),通过计算得出绿视率,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Gn表示第n张街景图像中识别所有植物要素的总像素之和;An表示第n张街景图像的总像素,Area表示图像识别区域[12]。

最终得出该街区对应于27.79%的绿视率。青木阳二的研究指出,当绿视率大于25%时,人类才会对周边环境感知感觉舒适[13]。大唐不夜城通过在步行轴线上增设舞台、互动空间以及水景绿化,从而有效破解了由建筑和雕塑群所带来的单调的直线性空间感,营造出更为舒适和宜人的环境氛围。


图10 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区观测点街景识别结果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4.2街区空间人群特征分析

为切实理解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区内的人群特征,通过发放问卷和实地访谈,并对数据与资料进行梳理汇总,进而对大唐不夜城街区的人群活力进行分析。调研过程中共发放310份问卷,有效问卷285份。

4.2.1人群出行特征

数据显示,外地游客占了总调查人数的67%(图11)。超过60%的受访者出行时间均在1小时以内(图12),这反映出大唐不夜城目前主要吸引着车程在1小时内的游客群体。同时,也有部分受访者表示愿意花费较长时间的车程特意前来游玩,凸显了大唐不夜城的吸引力。在出行方式方面,有41%的受访者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到达(图13),这证明了大唐不夜城商业街区的交通便利性和公共交通系统的完善程度。另外,32%的受访者选择自驾前来,这也表明了大唐不夜城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然而,调研中也发现地面停车位供不应求,且乱停乱放现象较为严重,这需要在未来的规划和管理中加以解决。

表4 人群基本情况统计表



图11 人群居住地

图12 出行时间

图13 出行方式

(数据来源:调查问卷统计)

4.2.2人群活动特征

根据问卷数据的统计,大唐不夜城吸引了64%的调查对象停留超过3小时,这一比例显著,显示出其空间功能的丰富性,使得人们能够在其中长时间停留。而另外36%的调查对象则选择在2小时以内进行短暂停留,他们主要进行的是吃饭会友等社会性活动,这也体现了大唐不夜城作为社交场所的吸引力。

4.2.3人群空间感知

在对旅游休闲街区空间活力影响因素的分析中,人群空间感知(B5)被认定为关键因素,其中,吸引力评价(B52)在14个评价指标中名列首位,印象感知(B51)也处于第五位,显示出人们对街区吸引力和印象的高度重视。

调查显示,大多数人对大唐不夜城的印象是一个历史氛围浓厚的休闲街区(41%)或旅游商业街区(36%)(图14)。在吸引力方面,58%的受访者认为街区具有较强吸引力,而12%的人认为吸引力不强(图15)。最受欢迎的旅游吸引因素是唐文化演艺活动和盛唐文化体验(图16),游客最期望体验的是盛唐文化的重现、地方特色美食、传统文化和互动演出(图17)。尽管历史氛围得到认可,但同质化严重、交通疏导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人们对街区的整体评价和复游意愿(图18)。因此,街区需解决这些问题,创造有特色和创意的吸引点,以增强街区的活力和吸引力,促进人们的再次访问。



图14 受访者对大唐不夜城的第一印象

图15 大唐不夜城的吸引力

(数据来源:调查问卷统计)



图16 大唐不夜城最具有吸引力之处

图17 最想在大唐不夜城看到或体验到

(数据来源:调查问卷统计)


图18 大唐不夜城的不足之处

(数据来源:调查问卷统计)

4.3空间活力提升策略

以“人文主义”理论为指导,注重从人文关怀与空间正义的角度进行旅游休闲街区空间的改造与提升,应注意以下方面:

4.3.1优化交通管控,提高交通可达性

在对大唐不夜城旅游休闲街区进行改造升级时,首先应进行交通体系的优化。利用其便捷的公共交通,鼓励绿色出行,同时确保步行游览的主导地位。建议增设公交线路,提高游客到达商业街区的效率与便利性。街区内部交通网络的重构也十分关键,包括在入口处设置停车场、增设指示标识与引导人员,以及限制车辆通行,优先保障行人空间,从而提升游客的舒适度和安全感(图19)。

这些措施将有效提高街区的可达性,帮助游客快速、安全地游览,同时构建有序的道路网络,加深游客对空间的理解和感知,增强空间安全感。通过这样的交通整合和人本设计,大唐不夜城的空间活力得以提升,为游客打造一个高品质的旅游休闲环境。


图19 交通组织示意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4.3.2营造宜人场所,丰富互动体验感

从人文关怀的视角出发,首先需要注重各种微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确保它们以人的尺度为基准,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和感官体验。考虑到大唐不夜城游览路线的单程长度达到2100米,这可能导致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感到疲惫。因此,建议每500米设置一个微空间或口袋公园,这样不仅能有效缓解游客的疲惫感,还能增加游览路线的趣味性和丰富性(图20)。

结合前文对大唐不夜城人群活力的分析,我们了解到游客更倾向于参与互动体验。然而,目前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区的业态主要集中在演艺活动、夜景观光、美食购物等方面,其中多数业态以展示为主,缺乏足够的互动体验。为了提升街区活力,我们可以在深入挖掘大唐文化主题的基础上,运用新型技术来呈现更丰富的文化内容,强调人群在空间中的参与感和沉浸感,从而吸引更多人群融入其中,享受深度文化体验。


图20 人性化场所示意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4.3.3提倡功能混合,打造多样化路径

根据前文对大唐不夜城的空间深入分析,我们得知雁南一路和雁塔南路北段的可达性和吸引力潜力尤为显著。为了进一步提升该区域的吸引力,可以在此地块混合使用土地功能,以增强建筑功能的多样性。同时,通过增加其他时段的活动类型和数量,有效改善街区内时段流量不平衡的状况,从而持续激发街道的活力(图21)。就步行空间而言,只有当空间内的活动具有较高的复合性,且能覆盖更广泛的时间段时,这样的空间才能获得更为充沛的活力。


图21 功能混合示意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1

5

1

结 论

旅游休闲街区的活力可借助空间形态和人群活动而被可视化。本文立足人对街区的空间感知,构建了人本视角下的旅游休闲街区空间活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分析大唐不夜城的空间活力分析和人群,得出以下结论:

1

旅游休闲街区的交通可达性是影响空间活力的第一要素。大唐不夜城优越的外部交通条件与内部“十”字轴引领人们对空间活力产生积极影响,同时面对着如何增强活力承载力,缓解交通拥堵的难题;

2

人群空间感知的差异性评价影响着以旅游休闲为主导的街区空间活力。大唐不夜城作为旅游休闲街区的强旅游性吸引大量游客游览,如何在空间中体现人文关怀是不夜城街区持续性焕发活力的重要议题;

3

旅游休闲街区空间功能的多样性以促进社交互动的方式提升了街区空间活力。大唐不夜城多企业入驻与业态的多元化为街区带来功能的多样性,但业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

综上所述,本文以大唐不夜城旅游休闲街区为例,通过对街区内人地关系的实际调研,提出在“人本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构建旅游休闲街区活力评价指标体系。此外,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调研深入了解使用者对街区空间活力的具体感受和评价,找出影响旅游休闲街区活力的主要因素。结合定量分析和使用者需求的深入理解,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以增强旅游休闲街区的空间活力。这些策略旨在为类似街区的规划、设计和活力提升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

参考文献(上滑查看全部)

[1] 李振宇,朱怡晨.迈向共享建筑学[J].建筑学报,2017(12):60-65.

[2] 范建红,莫悠,莫文懿. 人本主义视角下传统街区活力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以广州龙导尾街区为例[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28(1): 33-39.

[3] 王建国. 包容共享、显隐互鉴、宜居可期——城市活力的历史图景和当代营造[J]. 城市规划, 2019, 43(12): 9-16.

[4] 汪海,蒋涤非.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评价体系研究[J].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2, 9(01): 56-60.

[5] 周岱霖,胡嘉佩,吴丽娟. 活力导向的小微公共空间特性分析及管控指引研究——以广州中心城区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 2021, 28(08): 24-28.

[6] 罗铮蒸,张樱子. 基于兴趣点大数据的成都市主城区空间活力分局分析[J]. 工业建筑, 2021, 51(10): 53-61.

[7] 叶宇,张昭希,张啸虎,等. 人本尺度的街道空间品质测度——结合街景数据和新分析技术的大规模、高精度评价框架[J]. 国际城市规划, 2019, 34(01): 18-27.

[8] 郭恩章. 再议城市公共空间[J]. 北京规划建设, 2010, (03): 52-54.

[9] 高宏强,刘家旺. 基于空间句法的合肥夜市空间活力探究[J]. 南方建筑, 2017, (03): 101-105.

[10] 吴子健,蔡云楠. 多源数据支撑下的空间活力规划策略研究——以广州市泮塘五约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 城市建筑空间, 2023, 30(03): 68-72.

[11] 肖茹,冯悦. 基于绿视率的街道空间步行环境优化策略研究——以龙骧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3, (08): 66-69.

[12] 唐开春,张译文,王敏,等. 垂直视角下杭州市滨江区街道绿化差异与融合分析[J]. 中国城市林业, 2024, 22(01): 164-169.

[13] 肖希,韦怡凯,李敏. 日本城市绿视率计量方法与评价应用[J]. 国际城市规划, 2018,33(2): 98-103.

*本文为202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

(封面图片源自新浪微博@西安大唐不夜城)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解读 | 张锦秋谈西安总规:城市规划应坚持“和而不同”与“唱和而应”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学术报告 | 宋颖:西安“片区-单元-地块”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管控路径的探索与实践——以西安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单元详细规划为例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理论研究 | 大都市边缘区乡村就地城镇化路径及规划响应——西安的实践与探索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