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一项引人注目的法令:将伏尔加格勒机场正式更名为"斯大林格勒机场"。这一决定立即在国际社会引发热议,尤其是在俄乌冲突持续胶着的当下,普京这一动作背后的政治考量值得玩味。



伏尔加格勒州州长博恰罗夫在与普京会面时提出了这一建议。他特别强调,这一请求来自当地居民,包括退伍军人和"特别军事行动"的参与者。普京当场表态支持:"他们的话对我来说就是法律。"但值得注意的是,普京特别强调,伏尔加格勒市的名称不会改变。

这座城市的历史名称几经变迁:1589年建城时名为察里津,1925年改名为斯大林格勒,1961年赫鲁晓夫时期又更名为伏尔加格勒。如今机场恢复"斯大林格勒"的旧称,但城市名称保持不变,这种"半恢复"的做法凸显了普京的政治智慧。



分析人士指出,这一决定是普京精心设计的政治信号。选择在2025年这个时间点恢复"斯大林格勒"的名称别有深意:今年正好是这座城市更名为斯大林格勒100周年。更重要的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作为二战转折点的历史记忆,正被普京用来为当前的俄乌冲突提供精神支撑。

俄乌冲突进入第四年,俄罗斯国内确实需要新的精神动员。自2022年以来,普京政府系统性地强化卫国战争的历史记忆:修订历史教科书、增设军事训练课程、设立"忘我劳动奖章"、创建"英雄时代"官员培训项目。这些举措都在构建一个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框架。



但普京对苏联历史的态度是高度选择性的。他曾在多个场合表示:"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就是没有良心;试图恢复过去的苏联,就是没有头脑。"在2022年乌东四地"入俄"的讲话中,他再次强调俄罗斯不会重返苏联体制。

这种选择性体现在对苏联不同时期领导人的评价上:斯大林的地位被大幅拔高,列宁和赫鲁晓夫则遭到贬低。普京似乎只钟情于1941-1945年卫国战争时期的苏联,这一时期展现的团结和牺牲精神正是当前俄罗斯所需要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更名发生在国际局势复杂的2025年5月。就在同月,印巴紧张局势升级,巴基斯坦甚至发出核威胁;中东局势持续动荡;美欧对俄制裁仍在加码。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普京通过恢复"斯大林格勒"这一象征抵抗外敌的地名,显然意在强化国内凝聚力。



克里姆林宫内部人士透露,这次更名是普京亲自推动的"软性动员"策略的一部分。在不敢进行全面动员的情况下,通过历史记忆和象征性举措来维持战争士气。这种做法的精妙之处在于:既唤起了民众的爱国热情,又避免了直接恢复苏联体制可能带来的政治风险。

然而,这种选择性利用历史的做法也埋下了隐患。历史是连续的,难以割裂看待。当普京一边批判列宁的"民族自决"政策导致乌克兰独立,一边又颂扬斯大林时期的"伟大卫国战争"时,这种矛盾终将需要面对。



伏尔加格勒机场的更名看似是一个地方性事件,实则折射出普京治下俄罗斯的深层政治逻辑:在保持现行政治体制不变的前提下,选择性利用历史资源为现实政治服务。这种"半恢复"的谨慎做法,既满足了国内强硬派的需求,又避免了体制上的根本变革。

随着俄乌冲突进入新阶段,可以预见普京还会继续从苏联历史中寻找精神资源。但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种选择性利用历史的做法能持续多久,仍是摆在克里姆林宫面前的一个难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