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印巴局势变化得太快了,这才过去几天,就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印度对巴基斯坦关闭了领空,印巴两军的第一次空中对峙也已经发生过了。

更有趣的是,一个等待了八天的声音终于介入了。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

鲁比奥的两通电话

4月30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接连拨通了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和印度外长苏杰生的电话,这下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

在电话拨通之前,印度刚对巴基斯坦关闭了领空,两国空军还发生了首次空中对峙,根据报道声称,4架印度“阵风”战斗机在遭遇后选择了脱离。



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

其实新德里与伊斯兰堡虽然有沟通,但是双方的沟通并没有缓解局势,巴基斯坦更是公开预警,印度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已经迫在眉睫。

这次鲁比奥的介入,从表面看是穿梭外交,像是想调停两国之间的冲突,他对印度外长苏杰生承诺,“美国将与印度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



印度外长苏杰生

可是反过来,他在和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通话的时候,鲁比奥却要求巴基斯坦“务必和印度合作”,直接沟通,承担起“维护南亚和平”的责任。

这通电话距离克什米尔遇袭已经过去了八天,在这期间,中国第一时间表态,俄罗斯也表明了立场,美国的迟到介入,对于巴基斯坦来说,更像是把印巴冲突升级的关键节点。



要知道,在之前特朗普政府就曾表过态,希望两国自行解决,可现在的介入,很难不让人猜想后面的考量。

鲁比奥这次通话的言辞也是充满了“艺术”,他表面向印度承诺合作反恐,其实更像是默许新德里将恐怖袭击的责任归咎于巴基斯坦,而对巴基斯坦却要求“配合调查”,并承担违和责任。



不得不说,鲁比奥的说辞看似中立,但其中又有着非常明显的偏向,给印度留下了遐想的空间,如果能够坐实巴基斯坦和恐怖袭击有关联,那么美国估计就有可能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毕竟巴基斯坦政府,一直都在强调印度的指控是缺乏证据的,再加上,印控克什米尔遇袭后仅一个小时就做出了反应,包括切断了巴基斯坦80%农业用水的印度河水源



新德里这些行为,都被伊斯兰堡视为“战争行为”,毕竟巴基斯坦也是受害者,断水直接威胁到了巴基斯坦2,2亿人口的生计,可尽管这样,还是被美国要求自证清白,承担起违和责任,说白了就是欺负人。

意想不到的合流

更吸引人的是,在这次南亚印巴之间的紧张对峙中,以往在国际事务上针锋相对的美俄两国,竟然表达出了一种罕见的默契,让人感觉天平更像是在新德里这边。



其中美国的立场就比较明显了,在冲突爆发前不久,美国副总统万斯就访问了新德里,与莫迪进行了会谈,讨论的关键议题之一就是向印度出售F-35战斗机,如果这个交易达成,印度将会凭借着五代机在南亚拥有绝对的空中优势。



当然美国对印度的支持也不是没有目的的,“印太战略”一直都是被美国非常看重的,而印度又作为“四方安全对话”成员,更是被美国视为亚太地区制衡中国影响力的关键棋子。



F-35战斗机

同时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密切关系,特别是中巴经济走廊这样的核心项目,都被美国视为对这片地区主导地位的潜在威胁。

与美国不同的是,俄罗斯对印度的支持更多还是源于传统联系,俄罗斯作为印度长期的、最大的武器供应国,印军的俄制装备占比超过了60%,两国从苏联时代就建立了深厚的军贸和能源合作关系,这种合作也让人感觉俄罗斯就是站在新德里这一边的。



不难看出,美国的真实意图已经超出了调停本身,日本媒体就已经有报道指出,美国正在计划以印度为“模版”,推动签署新的双边贸易协议,目的就是想以这次印巴冲突为突破口,重塑全球贸易格局,削弱中国的影响力。



现实对比

尽管从美国和俄罗斯与印度的关系来看,像是在往印度这边倾斜,但是战场上的较量并非完全倒向印度。

印度拥有庞大的军队规模,现役部队有132万,巴基斯坦只有58万,但是也代表着印度将会拥有更高的军费开支



在装备数量上,印度也占据着一定优势,拥有大约4500辆坦克,1400余架战斗机,以及双航母战斗群和核潜艇,可是纸面上的强大与战场上的现实还是存在一定距离的,印度军队装备多,但装备维护一直都是问题。

相比较之后,巴基斯坦军队规模虽然小,但是装备体系大部分都是来自中国,不管是成本效益还是可维护性都远高于印度装备,而且“枭龙”战机目前已经实现了本土生产,具备战时快速补充的能力。



就拿巴基斯坦部署的A-100火箭炮和沙欣-3导弹来说,对印度军队纵深目标和关键设施都已经构成了实实在在的威慑。

更为关键的是,印巴两国军队的后勤保障体系,才是决定战争走向的关键,同样也恰恰是双方的共同短板,大规模纵深穿插作战所需的机动性和后勤支援能力,两国都有明显的不足。



根据军事分析专家的判断来看,即使双方爆发了冲突,也有可能被控制在两种模式上:一是克什米尔控制线附近的微弱交火,以军事人员和轻武器为主,二是有限的正规军冲突,局限在特定区域,并非全面战争。

中国的考量

根据现在复杂的情势来看,中国的处境就有点微妙了,克什米尔地区邻近中国的新疆和西藏,冲突升级都可能直接威胁中国边境的安全,毕竟历史上三次的印巴战争就已经证明了对这些地区稳定的破坏力。



如今中国也在面临着双重挑战:一是如何坚定支持“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巴基斯坦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避免中印关系进一步恶化之间取得平衡,毕竟对巴支持不足可能损害互信,过度介入很有可能会激化与印度的矛盾。

二是需要警惕外部势力,特别是美国和他的盟友,可能借机加强在南亚的军事存在,干扰中巴经济走廊的进展,甚至还可能将触角伸向中国的核心利益区。



值得注意的是,当下中国一直都在推动多边机制介入,比如利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平台,协调立场,促使印巴两国重回谈判桌,同时对冲美国在这片地区的影响力。

可谁能想到,鲁比奥的一通电话,揭开的不光是印巴之间的矛盾,更是大国博弈的深层逻辑和现实的冷酷。



而莫迪政府在国内强硬形象的需求、经济下行压力以及国际社会的呼吁之间,也在面临艰难的抉择,如果莫迪执意升级冲突,赌上印度的“大国梦”,那么整个南亚乃至全世界的和平都可能会受到核门槛存在的安全隐患。



不管怎样,南亚的命运,不应该由外部的强权所干扰,只有对话和克制才是通往未来的唯一路径,希望莫迪能够慎重考虑,不要等一切都发生了,到时候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参考信源

环球网2025-05-02——克什米尔局势紧张 多国斡旋力避印巴冲突扩大



澎湃新闻2025-04-24——给印度立“人设”:万斯访印祭出美国关税战新招,但效果存疑



上观新闻2025-05-01——敏感时刻,巴基斯坦总理与美国务卿通话

中国新闻网2025-05-01——印度宣布对巴基斯坦所有航班关闭领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