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场上,她是无往不胜的冠军。

生活中,她却有着难以言说的痛苦。

从拥有9枚金牌的冠军,到澡堂搓澡工

被教练“下药”的邹春兰,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01

家境贫寒、兄弟姐妹众多、经济负担沉重、姐姐还患病。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邹春兰自小便帮父母承担起家务和农活。

扛重物、干粗活、别的小女孩喜欢洋娃娃,邹春兰活像一个“假小子”。

练就一身蛮力的她在体育课上竟轻轻松松举起了几十斤的杠铃。

这股子超乎常人的天赋,让老师眼前一亮又一亮。



14岁时,“力大无穷”的邹春兰开启了自己的举重生涯。

尽管吃了不少苦头、尽管常常累得汗流浃背,但她却从未退缩。

心中攒着一股劲儿的她斗志愈发激昂,很快在省队崭露头角。

在训练的第一年,邹春兰便一举拿下第一届“浪潮杯”挺举第一名。

成功入选吉林省第一体工队的她,成为了一名正式的运动员。



进入体工队后,邹春兰成绩飞速提升。

1987 年 9 月,全国举重冠军赛,她斩获抓举第二名、挺举第一名。

次年,她在 44 公斤级项目中一举夺得抓举、挺举、总成绩 3 枚金牌。

还打破了挺举和总成绩的世界纪录,成为当之无愧的冠军。

此后几年,她继续在赛场上披荆斩棘,多次夺冠,成为中国女子举重界的耀眼明星。

就在邹春兰准备再接再厉、再创辉煌时,命运的转折却悄然降临。



由于高强度的训练以及长期服用药物,邹春兰的身体发生了不可逆的变化。

因为每天被教练要求服用一种名为“大力补”的药物,邹春兰变得越来越“男人”。

原本是出于对教练的信任才服用此药,却未曾想到这药正在一步步侵蚀她的身体。

甚至让她永远丧失了生育能力。



随着时间推移,她的身体开始出现男性化特征。

嗓音变粗、汗毛变长、喉结突出、胡子生长,月经也变得不规律。

直到邹春兰去医院检查,才知道长期服用的药竟然是一种禁药。

可此时的她,不仅失去了生育能力,还面临着一系列健康问题的困扰 。



因为伤病的原因,在第七届全运会未能获奖的邹春兰选择了退役。

6年的运动生涯,她屡战屡胜夺得9枚金牌、多次为国争光。

但万万没想到,退役后还有更大的挑战在等着她。



02

由于长期专注于训练和比赛,邹春兰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这使得她在退役后找工作时处处碰壁,屡屡被拒之门外。

幸运的是,在教练的帮助下,邹春兰得到了一份在体工队食堂打杂的工作。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



仅仅过了三年,体工队食堂进行改革,邹春兰不幸被辞退,再次失去了生活的来源 。

失业后的邹春兰没有放弃,她决定自己创业,尝试做一些小生意。

她拿出自己仅有的积蓄,开了一家小店,卖一些日用品。

可由于经营不善,这家小店没过不久就宣告了倒闭。



不仅如此,长期高强度的训练给邹春兰的身体留下了严重的伤病。

曾经的冠军奖金和退役补偿金,也在伤病的折磨和生活的重压下,渐渐消耗殆尽。

在生活的重重打击下,邹春兰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绝望。

好在这时,一个人的出现如同黑暗中的一丝曙光。



彼时,周绍成在澡堂从事烧锅炉的工作,经人介绍结识了邹春兰。

而在此之前,周绍成据说还当过“和尚”这个职业。

或许是邹春兰身上那股历经磨难却不屈服的劲儿吸引了周绍成。

又或许是缘分使然,两人渐渐走近,开启了一段相互扶持的人生旅程。



2002 年,邹春兰与周绍成携手步入婚姻殿堂。

对于邹春兰而言,这是她在生活泥沼中寻得的一处温暖港湾。

周绍成虽然从事着普通的工作,收入并不高,每月仅有约 300 元的工资。

但他为人老实本分,对邹春兰呵护备至。

他默默承受着外界因妻子外貌特征而投来的异样目光。

给予邹春兰无尽的包容与支持,让邹春兰在这个小家庭中感受到了久违的尊重与爱。



为了维持家庭生计,邹春兰在丈夫的建议下,进入澡堂成为一名搓澡工。

狭小昏暗的 5 平米隔间,便是他们在那段艰难岁月里的栖息之所。

在这里,邹春兰每天辛苦地为顾客搓澡,每搓一次澡仅能提成 1.5 元,月收入微薄。

然而,生活的困苦并没有击垮这对夫妻。

而人生的转折之际也总是来得那么突如其来。



03

2006 年的一天,一位顾客在澡堂搓澡时。

惊讶地发现眼前这位手法娴熟的搓澡工竟然是曾经的举重冠军邹春兰。

这个消息就像一颗重磅炸弹,迅速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各大媒体纷纷对此事进行报道,邹春兰的遭遇一时间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



北京妇联、吉林省妇联、吉林省体育局和体工队纷纷伸出援手,帮助她筹办干洗店。

8 月 29 日,位于长春市富奥花园 D 区的 “伊好洗衣店长春市邹春兰店” 开业。

邹春兰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

她用心经营洗衣店,凭借良好口碑和服务,生意越来越好。



在事业取得成功的同时,邹春兰也没有忘记曾经帮助过她的社会各界人士。

她心怀感恩,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馈社会,传递着正能量 。



2007 年,退役长跑运动员艾冬梅因生活所迫,打算拍卖自己的金牌来维持生计。

邹春兰得知此事后,感同身受她毫不犹豫地前往北京,资助艾冬梅。

并耐心地劝说她放弃拍卖金牌的打算,鼓励她要勇敢地面对生活 。

在邹春兰的帮助和鼓励下,艾冬梅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也让更多人关注到了退役运动员的生活困境 。



“六一” 儿童节,洗衣店盈利后,她对吉林省孤儿学校进行捐助。

汶川大地震时,她拿出两个月利润为灾区捐款。

还免费对残疾大学生进行洗衣技术培训,将广告代言费的一半捐出。



2008 年,邹春兰获得了 2007 年度 “海内外有影响力的《中国妇女》时代人物” 称号。

同年,她还获得了全国创业典型称号。

2009 年,她又荣获吉林女性创业典范称号。

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她个人的肯定,更是对她积极回馈社会的褒奖 。



从辉煌的举重冠军到落魄的搓澡工。

再到成功创业、回馈社会,邹春兰的人生充满了坎坷与逆袭。

她的经历是体育界的一个缩影,反映出部分运动员退役后的艰难处境。

也展现了她顽强不屈的精神。



如今,邹春兰的生活渐入佳境。

她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生活给予多大的磨难。

只要心怀希望、努力拼搏,就一定能迎来转机,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