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游荡在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天体,正在改写人类对行星起源的认知。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最新研究显示,曾被视作“行星胚胎”的灶神星,可能根本不是原行星,而是太阳系形成初期某颗神秘行星的爆炸残骸!
一、颠覆教科书的重磅发现
作为小行星带第二大天体,灶神星曾被认为拥有类似行星的“内核-地幔-地壳”分层结构。但通过对黎明号探测器数据的重新分析,科学家发现其内部结构出人意料地均匀——这个直径525公里的天体,竟然完全没有金属核心!
“这完全颠覆了我们对行星形成的理解。”论文合著者、密歇根州立大学雅各布森教授坦言。该发现已登上《自然·天文学》封面,正在全球天文界引发剧烈震荡。
二、双重谜团:未完成的演化还是行星碎片?
研究团队提出两个震撼假说:
1.灶神星曾启动行星分化过程,却因未知原因中途停滞;
2.它其实是45亿年前某颗成型行星碰撞后的“宇宙弹片”。
雅各布森教授透露,第二个猜想最初在学术会议上提出时曾被视作“疯狂假设”。但最新数据表明,这颗表面布满火山玄武岩的天体,其构成与行星碰撞产生的碎片特征惊人吻合。
三、黎明号探测器带来的意外转折
2007年发射的黎明号探测器,本是为研究行星形成机制而设计。但在2011-2012年环绕灶神星期间收集的重力场数据,经过近十年的反复校准,最终揭开了这个隐藏的真相。
“就像花样滑冰运动员通过收放手臂改变转速,天体能通过核心密度影响运动轨迹。”项目负责人帕克博士用生动比喻解释发现过程。而灶神星的运动模式证明:它根本没有致密金属核!
四、陨石证据与理论模型的世纪碰撞
现有陨石样本显示,来自灶神星的陨石并无分化中断的痕迹。这使“行星碎片说”更具说服力——在类地行星形成时期,剧烈碰撞产生的碎片可能携带熔岩特征,却不会形成核心结构。
雅各布森团队正在构建新模型,试图还原这颗“母星”的样貌。有学者大胆推测:太阳系或许曾存在第5颗岩石行星,而灶神星就是它留给宇宙的最后印记。
你认为灶神星的真实身份是?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猜想:
A)夭折的行星胚胎
B)神秘行星的爆炸残骸
C)颠覆认知的全新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