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叔站在村口瞅天,云彩压得低,树梢直晃悠。
手机里俩天气预报吵翻了,有的说下冰雹,有的说雨不大。眼瞅着五月初的天,小麦刚灌浆,这场风雨可牵动着乡亲们的心。
中央气象台说,傍晚起鲁南先“热闹”,强对流带着雷暴大风来。菏泽、济宁这些地儿,白天热得像小暑,局部可能砸小冰雹。潍坊南边、青岛、烟台也没闲着,短时强对流要“露脸”。
可这雨来得急走得快,范围散得很,雨量到底有多少?
难说。欧洲模式和美国模式较上劲了,一个说影响广、雨势猛。一个说强度弱、范围小,到底该信哪一个?
乡亲们犯了难。
“干打雷不下雨”的情况可能有,大风却实实在在要刮起来。夜间冷空气偷偷钻进来,气温“蹦极”,明早得穿长袖喽。机场那边也传来消息,济南、青岛的航班,部分时段要受影响。
咱种地的不管那许多,就操心地里的庄稼,能不能扛住这阵风。去年邻村雹子砸了麦田,麦穗打折了腰,损失可不小。今年提前做准备?
可这预报像“捉迷藏”,咋防才合适?
闪电新闻说,这两天全省多云转阴,雷雨或阵雨跑不了。半岛地区气温像坐滑梯,白天31℃夜里跌到8℃,跟闹着玩似的。
“五月冷风吹,麦头要受灾”,老辈人的话在耳边打转。气象专家说系统太复杂,实时观测最靠谱,可咱等得起吗?我个人觉得,甭管预报咋变,地头沟渠得通,大棚薄膜得扎牢。
你看那东营的大风预警早来了,养殖户早把围栏加固了好几遍。菏泽的老张头蹲在地头抽烟,嘟囔着“靠天吃饭,总得留个心眼”。天气这事儿,永远有说不准的地儿,咱老百姓只能多盯着点。
明后天晴一阵又阴一阵,气温忽高忽低,人容易感冒,庄稼也娇气。农谚说“春无三日晴,夏无三日雨”,可今年这五月天,格外不省心。到底是欧洲模式准,还是美国模式对?
咱且等着看今晚的天。
但有一条错不了,提前准备总没错,庄稼人的日子,就得精打细算。
这场强对流像一场考试,考的是咱应对天气的法子,更是心里的定力。
不管风雨多大,咱种地的人,总能在变化里找出路,您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