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一场枪击事件把印巴关系推到了风口浪尖。印度一口咬定巴基斯坦是幕后黑手,立马采取强硬措施,甚至连《印度河水条约》都敢动,直接搞得巴基斯坦农田被淹,民怨沸腾。巴基斯坦这边撑不住了,外长达尔赶紧给中国外长王毅打了个电话,既求支援又想再多要点钱。中国这边呢,王毅态度硬气,支持巴基斯坦反恐,还呼吁查清楚真相,可印度总理莫迪压根不买账,摆出一副不收手的架势。

巴基斯坦这几年日子不好过,大家伙儿都管它叫“巴铁”,是中国在南亚的铁杆兄弟,可这兄弟现在穷得叮当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2024年底,巴基斯坦的外债总额已经突破1000亿美元,占它GDP的40%多。外汇储备少得可怜,通货膨胀还一个劲儿往上窜,2025年初直接飙到15%,老百姓买个菜都得掂量半天。

经济这么拉胯,巴基斯坦政府自然得找外援救急。2025年4月,巴基斯坦财政部长在伊斯兰堡开了个发布会,说已经跟中国提了请求,想把中巴本币互换额度从300亿元人民币加到400亿元,还打算在中国发一笔“熊猫债券”。啥叫本币互换?简单说,就是两国央行定个额度,关键时候能直接拿自己国家的钱换对方的钱,省得老盯着外汇储备发愁。至于“熊猫债券”,就是巴基斯坦跑到中国来发人民币债券,弄点钱回去救急。

为啥巴基斯坦老找中国帮忙?一来,中巴关系铁,从“一带一路”开始,中国在中巴经济走廊(CPEC)上投了不少钱,修路建港,帮巴基斯坦把基础设施撑了起来。二来,巴基斯坦跟IMF打交道总觉得憋屈,IMF给钱是给,但条件苛刻得很,动不动就让砍公共开支、加税,国内老百姓不干,政客也扛不住压力。相比之下,中国这个老大哥靠谱多了,援助来得快,还不怎么指手画脚。

可话说回来,巴基斯坦这么老伸手要钱也不是长久之计。经济老靠输血不造血,早晚得出大事儿。中国这边估计也看在眼里,所以每次给钱都留一手,不想让巴基斯坦养成啥也不干就等救济的习惯。

巴基斯坦这次求援,中国没含糊,但也没全答应。2025年4月25日,巴基斯坦外长达尔给王毅打了个电话,把印巴边境的事儿说了个遍,顺便求中国在国际上帮着说说话。王毅这边回应得挺干脆,表示中国支持巴基斯坦反恐,克什米尔枪击这事儿得好好查,不能光听印度一面之词,还劝印巴双方都冷静点,别把事儿闹大。这话听着挺中肯,既给了巴基斯坦撑腰的感觉,也没直接跟印度撕破脸。

经济上的事儿就没那么痛快了。4月28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记者会上说,中方会好好想想巴基斯坦的请求,看看咋办合适。折腾了几轮谈判,最后中国拍板,把本币互换额度加到350亿元人民币,比巴基斯坦想要的400亿元少了一截,但好歹也算解了燃眉之急。

中国为啥没全给?其实也好理解。一方面,中国不想让巴基斯坦老觉得有靠山就行,得逼着它自己想想办法,把经济搞上去。另一方面,中国跟印度关系也不简单,南亚这块地方,中国得平衡着来,不能让印度觉得中国站巴基斯坦这边站得太死,不然以后外交上不好玩儿。王毅这态度,既硬气又留余地,挺有分寸。



印巴这对冤家,吵来吵去都绕不开克什米尔。从1947年分治到现在,这地方就是个火药桶。2025年4月初,印控克什米尔出了个枪击案,印度立马跳出来说是巴基斯坦干的,也不等证据就动手报复。最狠的一招是暂停《印度河水条约》部分条款,直接在上游开水闸,把巴控克什米尔那边淹得够呛,农田毁了不少,巴基斯坦政府急得直跳脚。

莫迪这时候站出来,4月27日在公开场合喊话,说要给“恐怖分子和支持者”最狠的惩罚。这话听着硬气,国内民族主义者拍手叫好,可实际上是火上浇油。用水资源搞巴基斯坦,既不用真刀真枪打仗,又能掐住巴基斯坦的农业命脉,这招够阴。莫迪这么干,一来是想转移国内注意力,毕竟印度经济也有自己的麻烦,二来是趁着克什米尔的事儿立威,摆出不妥协的姿态。

可这路子走得有点险。巴基斯坦那边本来就窝火,老百姓日子不好过,政府再不硬气点,国内压力得炸锅。万一巴基斯坦也豁出去回击,事儿就真大了。

这事儿对南亚乃至全球的影响不小。先说南亚,印巴这么闹下去,地区稳定肯定受影响,中国在中巴经济走廊的项目也得跟着晃。再说难民和恐怖主义,要是冲突升级,周边国家都得头疼。最吓人的是,印巴都有核弹,真打红了眼,全球都得抖三抖。

2025年这场克什米尔危机,把南亚的乱局摆得明明白白。巴基斯坦经济不行,老找中国要钱,印度这边不依不饶,国际社会忙着劝架,各方都得掂量着来。以后咋走?印巴能不能坐下来好好谈?中国还能不能稳住这局面?都得看后续。

中国这回做得挺漂亮,既帮了巴基斯坦,又没跟印度彻底翻脸,把大国的分寸拿捏得稳。巴基斯坦得赶紧想想办法,别老靠外援过日子。印度也得悠着点,别老想着单干把事儿搞砸。国际社会还得接着出力,推着印巴谈下去,别让南亚这块地老这么乱哄哄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