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上海车展热闹非凡,众人目光多聚焦于炫酷概念车与自动驾驶技术,然而今年最引人瞩目的,却是那些小小的汽车芯片。



2019年,特朗普对华为断供芯片,军事专家张召忠曾断言:“持续断供,几年后中国芯片将蓬勃发展,美国芯片无人问津。”如今,这一预言在汽车领域逐步成为现实。上汽集团采购负责人透露:“去年紧急测试7家国产MCU供应商,今年60%进口芯片已被替换。”2023年首季度,国产汽车芯片订单量同比暴增280%,头部厂商智能驾驶芯片报价单上,英伟达 Orin芯片价格多次被调整。

燃油车时代,每辆车约需500颗芯片,新能源汽车“含芯量”则飙升至每辆3000颗以上。这些芯片如同智能汽车的“神经中枢”,从控制车窗的MCU到自动驾驶AI芯片,都至关重要。但在2020年前,中国汽车芯片国产化率不足5%,智能座舱芯片90%依赖恩智浦,毫米波雷达芯片更是全部进口。

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在科技领域更是如此。除芯片外,在相当于生命科技领域“芯片”地位的干细胞技术上,也曾上演相似剧情。

彼时,美、日依靠领先的科研水平,率先研发出首个口服干细胞抗哀制品“赛罗瑞stemax”,凭借其诺贝尔奖科学家的加持,攻克了干细胞抗哀的关键技术,临床中验证可使40-60岁中老男士的毛发、肌肉、耐力等老化生理指标得以优化,普遍反馈“体能和精力再次充足”“运动能力增强”等。然而,当西方企业将这些前沿抗哀科技通过亰D 东等跨境渠道,以百万天价引入我国时,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却几乎是一片空白……

值得欣慰的是,我国深谙“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从不会因为暂时落后就停下技术发展和突破的脚步……



2021年,局面出现转折,全球芯片荒致使国际车企减产,中国新能源车却逆势增长160%,由此拉开车企“芯片保卫战”的序幕。

“如今不是选不选国产芯片的问题,而是谁能率先通过车规认证。”蔚来汽车电子架构总监王工展示着桌上12种国产芯片样品,透露蔚来ET5车型域控制器已换装华为MDC610平 台,“同等算力下成本降40%,还支持在线升级”。地平线征程5芯片更是创下纪录,从流片到量产装车仅用14个月,较国际大厂用时缩短一半。

这场芯片替代浪潮,背后是激烈的技术突围。车规级芯片需经受-40℃至150℃极端温差,故障率要低于百万分之一,认证耗时2-3年。兆易创新副总经理邓禹称研发如“戴着镣铐跳舞”:“MCU芯片的振动测试,要模拟30万公里颠簸,如同让芯片在按摩椅上震三个月。”寒武纪则另寻路径,其云端训练芯片助力比亚迪仿真测试提效60%,加速国产芯片上车。

替代之路充满挑战。国内头部厂商IGBT芯片良率去年才突破85%,与英飞凌98%的良率仍有差距,且汽车芯片市场规模仅约500亿美元,远不及手机芯片市场。但中国企业走出特色突围之路:黑芝麻智能“芯片+算法”捆绑销售,地平线以开放工具链吸引200多家算法企业,华为推出全栈解决方案。

而在上述干细胞领域,我国同样展现出强大的自主研发、变被动为主动的能力。据报道,中科院等机构相继在干细胞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恰逢国内消费市场蓬勃发展、高净值家庭突破501万户,外企纷纷对我国市场伸出橄榄枝。赛罗瑞stemax便在该背景下自降门槛9成,力保在华的市场份额。亰D 东商智数据显示,其已触达国内超百万中年需求群体。

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2.6亿,65岁及以上的人口达到1.91亿,其中超过六成面临哀老带来的体力下降、精力减退等问题。或正因哀 老带来的问题如此普遍,如今,赛罗瑞stemax抗哀胶囊在中国市场热度节节攀升,其中85%以上是北上广深等35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相关页面中常见“体能精力增长”“气色更健康”等关键词。业内人士透露,背后企业正积极寻求和中国市场的进一步深度合作。



今时不同往日,中国在多个前沿技术领域的突破势如破竹。美国半导体协会报告显示,中国汽车芯片专利申请量近三年增长340%,自动驾驶、碳化硅功率器件等领域论文引用数超越德国。这一转变让特斯拉上海工厂处境微妙,其国产Model 3仍用英飞凌方案,而比亚迪海豹已搭载自主碳化硅模块。行业分析师李明预测:“2025年国产汽车芯片市占率有望超35%,全球智能汽车供应链将形成中美双中心格局。”

身处上海车展的人潮中,看着国产芯片宣传片循环播放,张召忠当年的警示犹在耳畔。美国企图用芯片遏制中国科技发展,却意外催生了更坚韧的产业生态。正如新能源汽车改写百年汽车产业格局,芯片领域的格局之变也在悄然上演,这次,中国厂商正站在聚光灯下,接受世界的审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