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克什米尔地区4月22日发生血腥袭击事件,导致26名无辜平民惨遭杀害后(其中大部分是前来度假的游客),让本就紧张的印巴关系再度跌入冰点。
据外媒5月2日报道,为了避免这两个核武国家避免陷入全面冲突,美国加大了对印巴两国的施压,试图阻止冲突的爆发。
美国副总统JD·万斯(JD Vance)5月1日(周四)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表示,华盛顿希望巴基斯坦能够协助追捕那些藏身于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恐怖分子,同时呼吁印度保持克制,不要让当前的紧张局势演变成灾难性的战争。
一、美国的双线外交行动
据CNN报道称,万斯的表态与美国国务卿马尔科·卢比奥(Marco Rubio)的立场不谋而合。卢比奥在袭击发生后,于本周三分别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高级官员通话。
他在与印度外长苏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的对话中,对无辜生命的逝去表示哀悼,并重申美国将与印度携手对抗恐怖主义的承诺。
卢比奥还与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Shehbaz Sharif)进行了交流,敦促巴基斯坦谴责这次恐怖袭击,并全力配合调查。
“两国领导人都重申了他们对追究恐怖分子责任的承诺,”美国国务院在通话后的声明中提到。
但是印巴两国的紧张局势并未因美国的斡旋而有所缓和,反而在本周早些时候升级。
一、紧张的边境与军事对峙
袭击发生后,印度指责巴基斯坦为幕后黑手,巴基斯坦则反指印度有意在未来几天内对其采取军事行动。
印度于本周二关闭了对巴基斯坦的领空,回应了此前巴基斯坦禁止印度航班飞越其领空的决定。
巴基斯坦实施禁飞令的原因,是印度上周取消了巴基斯坦公民的签证,同时单方面暂停了对两国至关重要的水资源共享协议。
本周,新德里和伊斯兰堡还纷纷展示军事力量。巴基斯坦安全部门本周二向CNN透露,巴基斯坦击落了一架在克什米尔争议地区执行 “间谍任务” 的印度无人机。
两天前,印度海军则宣称进行了导弹试射,他们在声明中提到:“本次演习是为了检验和展示作战平台、系统及人员执行远程精确打击任务的能力”。
二、克什米尔——世界最危险的火药桶
自1947年印巴分治以来,克什米尔问题就成了悬在两国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印巴两国虽各自控制着部分区域,但都宣称对整个克什米尔拥有主权。
围绕主权争议,两国先后爆发三次战争,最近一次发生在2019年,当时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遭遇大规模恐怖袭击后,派遣战机越境空袭巴基斯坦境内目标,打破了自1971年以来未直接侵犯对方领空的默契。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研究人员史蒂文·霍尼格和娜塔莉·卡洛卡认为,如今的局势比2019年更有可能引发大规模冲突。
他们在外交关系委员会网站上撰文指出,印度总理莫迪将克什米尔地区的变革与稳定视为其政治遗产的核心部分,2019年的袭击事件曾让莫迪在政治上陷入被动,这次他很可能会面临巨大压力,从而采取更强硬的回应措施。
三、印巴军事对比
如果印巴两国真的走向全面战争,印度的常规军事力量占据绝对优势。
根据《2025年军事平衡报告》,印度的国防预算是巴基斯坦的九倍,其现役部队人数几乎是巴基斯坦的两倍。
印度在陆军方面拥有约120万现役士兵,各类主战坦克达3750辆,火炮数量超过1万门。而巴基斯坦的坦克数量仅为印度的三分之二,火炮数量则更是不及印度的一半。
印度在海军力量上拥有两艘航空母舰、12艘导弹驱逐舰和16艘攻击型潜艇,而巴基斯坦的海军主力仅有11艘护卫舰,且没有航空母舰和导弹驱逐舰。
空军方面,虽然两国都依赖较老旧的苏联战机,但印度近年来引入了36架法国制造的“阵风”(Rafale)战机,大幅提升了其空中打击能力。巴基斯坦的主力是JF-17战机,数量上占优。
核武器方面,印巴两国虽大致旗鼓相当,各自拥有约60套地对地发射装置。但印度的洲际导弹射程更远,且拥有两艘具备核打击能力的战略核潜艇,而巴基斯坦尚未部署此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