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19号,夜幕如墨,中国人民志愿军趁着漆黑的夜色,毅然跨过鸭绿江,正式开启入朝作战的征程。同一天,在釜山,一支自称“天下第一旅”的外国军队登陆了,他们便是土耳其旅。这支部队全员5000多人,个个都是精挑细选,身材彪悍。他们引以为傲的是体内流淌着突厥血统,每人还配备一把突厥弯刀,且自诩擅长肉搏战与攻坚战。
当年,土耳其一心想加入北约,却未得到美国认可。此次他们发誓要证明自己的实力。抵达釜山后,美军瞧见他们的装备是英国老式的,便直接将其全部更换为最新式的美械装备。在联合国军里,土耳其旅是除美国之外最大的地面部队。
11月25日,志愿军左翼的第38军、第42
军向德川方向发起大规模进攻,迅速击溃守卫西线右翼的韩国第二军团,并准备夺取嘎日岭这一关键战略地点。美军下令土耳其旅火速抢先占领嘎日岭。这土耳其旅果然勇猛,即便山路崎岖车辆无法通行,他们也直接下车急行军,直奔嘎日岭。
半路上,他们碰到一支部队,二话不说抬枪就打,当场撂倒几十人,还边打边哇里哇啦发起冲锋。这支部队是韩国第二军团被志愿军打散后的残部,一听声音不对,赶忙喊停,可对方根本不理,继续攻击,韩国兵又损失了100多人。仔细一看,对方都是蓝眼睛、弯钩鼻的,韩国兵赶紧用英文喊话,却毫无作用。后来一琢磨,觉得对面既不是中国军人也不是北朝鲜兵,估计是误会了,可喊啥都不管用。韩国兵无奈之下,一个领头的说算了,举着白旗投降。土耳其旅莫名其妙,双方见面后,韩国兵气愤地指责,说大家是一伙的,为啥往死里打,可土耳其旅听不懂英语和朝鲜语,直接把他们都绑了。
半道,土耳其旅碰上美军第二师的一个团,一问才知是场误会,把韩国兵气坏了,损失百十来号人。
随后,土耳其旅行军迅速,率先冲上嘎日岭并抢在志愿军前面占领了主峰。与此同时,志愿军第38军第114师也抵达嘎日岭附近。有人向志愿军司令报告守卫嘎日岭的是土耳其旅,彭德怀问参谋长谢方这土耳其旅是何物,谢方告知,他们有5000多人,属于联合国军,战斗作风极为野蛮,崇尚白刃冲锋。彭德怀轻蔑一笑,说道:“靠野蛮是打不赢胜仗的。”随后命令38军全歼土耳其旅,38军把这个任务交给了离嘎日岭最近的114师。
此时的114师满编1.5万人,战士们个个斗志昂扬,都想会会这支骄横的土耳其旅,最终派出了342团,全团5000人直扑嘎日岭。从战前态势看,我军人数不占优势,装备也不如土耳其旅,且处于仰攻态势,全歼难度不小。但彭总已下令,38军在第一次入朝战役中没打好,挨了彭老总批评,全军上下都憋着一口气,军长梁兴初下令采用“分割包围”的战术,发扬“三猛精神”,即猛打、猛冲、猛追。38军作为彭德怀平江起义的老部队,这一仗志在必得,军长梁兴初还说:“我要再挨骂,回来就撤你们的职。”
志愿军342团为保证冲锋的突然性,全团开始静默行军。他们如钢铁洪流般悄然靠近嘎日岭主峰。嘎日岭海拔700多米,是志愿军南下的必经之路。当天温度零下10度左右,凛冽的寒风掩盖了志愿军前进的声音。午夜10分,志愿军战士已能清晰看到山顶上一堆堆篝火,土耳其士兵围坐在篝火旁说话,声音清晰可闻,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一支5000人的大军已悄然杀到眼前。
342团团长孙洪道猛一挥手,数不清的手榴弹飞向土耳其军营,烤火的土耳其官兵被炸得血肉横飞。从军营里跑出来的士兵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志愿军密集的扫射扑倒在地。紧接着,342团全体官兵快速攻上山岭,按计划对土耳其旅进行分割包围。土耳其旅官兵随身配刀还没拔出来,便被击毙。志愿军的勇猛与冲锋号声、厮杀声,给土耳其旅带来极大的视觉和听觉震撼。
土耳其旅旅长塔辛阿奇兹准将战前曾夸下海口,要教训中国人,结果不到20分钟,嘎日岭主峰就被志愿军占领。在反斜面上的土耳其官兵想夺回主峰,拼命组织反抗,他们子弹打光后,就拔出弯刀近战,几乎无一人东躲西藏,可见这支部队还是有一定战斗力的。
然而,志愿军不仅要占领嘎日岭,还要歼灭这支土耳其旅,于是直接对冲过去。在轻武器短兵相接中,志愿军毫无惧色。最后,志愿军狂奔10公里,向土耳其旅大部队驻守的营地发起第一轮冲锋,没想到被打了回来,可见这支部队战斗力确实不容小觑。
38军赶紧调来重型火炮进行一轮火力覆盖。第二轮冲锋时,无数志愿军冒着炮火,杀声震天,不到半个小时,土耳其旅的战士彻底陷入慌乱。此役,这支5000多人的土耳其旅损失惨重,740人被击毙,2068人受伤,163人失踪,244人被俘,建制被打散,彻底丧失战斗能力。从此,再也没人听过土耳其士兵口出狂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