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岸关系的漫长历史中,“统一”这个话题总是让人既充满期待又不免争议。2023年2月7日,台湾政坛重量级人物、国民党前主席连战在台北发布了《连战回忆录—我的永平之路》。



他在书中明确表态:支持两岸通过协商实现统一,但提出了一个关键前提——大陆必须正视“中华民国”的存在。这句话一出,迅速在两岸掀起波澜,既有人赞同他为和平发声,也有人质疑这是否又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连战是谁?从学者到政坛老将

1936年,连战出生在陕西西安,祖籍福建漳州,家里是典型的书香门第。他的爷爷连横是台湾知名的爱国诗人和史学家,写过《台湾通史》,对台湾的文化传承影响深远。



父亲连震东也在政坛混得风生水起,当过台北县长,被人称为“不倒翁”。连战自己则走上了学术路,拿下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1968年回台湾后先在台大教书,1975年才正式踏进政界,担任台湾驻萨尔瓦多“大使”。

从那以后,连战的仕途一路开挂。他干过“交通部长”、“外交部长”、“台湾省政府主席”,1993年当上国民党副主席,还兼了“行政院长”。1996年,他成为台湾地区副领导人,2000年和2004年两次竞选领导人,虽然都以微弱差距输了,但影响力一点没减。



2005年,他以国民党主席身份访问大陆,开启著名的“和平之旅”。那是国共两党60年来第一次正式握手,对缓和两岸关系起了不小的作用。这次访问也成了连战政治生涯的高光时刻,后来他常提起,说那是为两岸和平迈出的一大步。



回忆录说了啥?统一的前提是什么

2023年2月7日,台北蒋经国图书馆挤满了人,连战的新书发布会成了当天的大事。这本《连战回忆录—我的永平之路》花了他15年时间,内容横跨两岸,从家族往事到从政经历,再到他对两岸关系的看法,写得详实又坦诚。



书中特别提到2005年的“和平之旅”,他回忆了访问大陆时的点点滴滴。那次访问,他在北京、上海等地跑了一圈,回来后感慨两岸同根同源,应该多沟通、多合作。

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他在书中对两岸统一的态度。他明确说,支持两岸通过协商实现统一,但有个前提:大陆得正视“中华民国”的存在。他觉得,1949年以后,台湾岛上的历史事实摆在那儿,大陆不能装看不见。



要是想推动政治对话,最后走到和平统一这一步,双方得有个基础认同——“彼此都是中国人”。不然的话,谈着谈着就容易出问题,甚至可能擦枪走火。

连战不是随便抛出这个观点的。他在回忆录里提到,两岸关系走到今天不容易,2005年的“和平之旅”能成功,就是因为有“九二共识”打底。所谓“九二共识”,是1992年两岸通过协商达成的默契: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但对“一个中国”怎么定义,各有各的说法。



国民党觉得是“中华民国”,大陆觉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连战认为,这个共识是对话的钥匙,但前提是大路得承认“中华民国”这个现实。

这立场跟国民党内部其他大佬也有呼应。2023年3月27日到4月7日,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跑了一趟大陆,去了南京、武汉、长沙等地。他在公开场合多次用“中华民国”这个词,还强调两岸同属中华民族,得珍惜“九二共识”。马英九的言行跟连战一脉相承,说明国民党对两岸关系的基本态度没变:统一可以谈,但“中华民国”的地位得保住。



“中华民国”是个啥?历史和现实的纠缠

要搞懂连战为啥这么执着于“中华民国”,得先翻翻历史账。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中华民国成立,成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可到了1949年,国共内战打完,国民党败退台湾,带着“中华民国”的牌子继续撑场面,大陆这边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时间快进到197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758号决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蒋介石的代表被踢了出去。再到1979年,中美建交,美国也表态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过,美国又搞了个所谓的《台湾关系法》,继续给台湾卖武器,保持非官方联系。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让“中华民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尴尬。



在台湾岛内,“中华民国”这块招牌也争议不断。国民党一直坚持“一个中国”,觉得“中华民国”才是正统政府;民进党却倾向“台湾独立”,压根不认“一个中国”。连战作为国民党老将,自然站在前者这边。他在回忆录里说,1949年以来的台湾历史是大伙儿都看得见的现实,大陆不正视“中华民国”,双方就没法好好谈。

但大陆的看法完全不一样。官方立场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华民国”就已经完蛋了,台湾只是个历史遗留问题。1950年,蒋介石自己在台北演讲时都说过:“中华民国到去年年终就随着大陆沦陷而已经灭亡了。”



这话后来被台湾学者李敖拿出来说过好几次。大陆这边强调,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没什么“中华民国”可言。

大陆咋看?一个中国原则没得商量

大陆对“中华民国”的态度很明确:不存在。从1949年建国那天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的存在只是没解决完的历史尾巴。几十年来,大陆一直推“一个中国”原则,国际上也得到了广泛认可,连美国都不敢公开反对。



在两岸关系上,大陆有个底线,叫“九二共识”。这东西是1992年两岸谈出来的,核心是双方都认一个中国,但具体啥是中国,可以各说各话。国民党觉得是“中华民国”,大陆觉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这边一直说,只要台湾承认“九二共识”,啥都好谈。可连战提的“正视‘中华民国’”,在大陆看来等于要承认“两个中国”,这就碰了红线。

2022年8月,大陆出了个《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讲得很清楚:“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基本方针,愿意通过协商解决问题。白皮书里提到“协商”好几次,态度挺诚恳。



但连战回忆录出来后,大陆没直接回应他那句“正视‘中华民国’”,国台办只在新闻发布会上重申:“一个中国原则不容挑战,‘中华民国’早就成历史了。”意思很明白,连战的主张跟大陆的立场差得太远。

连战的主张有戏吗?两岸关系的坎儿

站在大陆这边看,承认“中华民国”就等于否定“一个中国”,这不可能答应。站在台湾这边,尤其是国民党内部,坚持“中华民国”是他们的政治命根子,也是跟民进党划清界限的标志。连战这主张,其实是想在两岸之间找个平衡点:既要统一,又要保住台湾的体制和面子。



这种想法在台湾不算新鲜。很多人觉得,和平统一是好事,但得让台湾的生活方式和自治地位别丢了。经济上,台湾跟大陆越走越近,2023年对大陆出口占了总出口的35%以上,台商在大陆的投资也没停过。可政治上,双方卡在“一个中国”的定义上,谁也不肯让步。

连战自己也知道这事不好办。他在回忆录里提到,国民党内部对统一的态度很复杂,有人想促统,有人只想要和平,意见从来没统一过。他还说过,2008年他建议马英九规划两岸政治安排,但没被采纳。可见连战的主张虽然有市场,却没到能推动突破的地步。



现在的两岸关系,说难听点就是有点僵。民进党上台后不认“九二共识”,两岸官方联系断了。大陆在台海搞军演越来越多,台湾跟美国靠得更近,局势看着挺紧张。2023年,美国还在给台湾卖武器,嘴上说支持和平,实际上没少掺和。

不过,民间交流没停。经济上,两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台商在大陆赚得盆满钵满。文化上,台北故宫跟大陆博物馆办联展,游客跑得不亦乐乎。马英九2023年那趟大陆行,也带热了两岸民间互动,他在武汉跟学生一起种树,在上海讲两岸青年要多交流,回来后还说和平是最大共识。



连战的主张在这背景下挺有意思。他想用“正视‘中华民国’”打开对话的门,可大陆不买账,台湾内部也意见不一。国民党想和平但不急着统,民进党压根不想谈,大陆则盯着“九二共识”不放。两岸要想往前走,怕是得找个新路子。

连战这本书和他的表态,算是给两岸关系添了点新料。他的主张虽然跟大陆立场有冲突,却也反映了台湾内部的一种声音:希望和平统一,但得有个能接受的条件。



大陆这边态度没变,白皮书里说了,和平统一是目标,但不放弃武力。2023年国台办的表态也很硬气,一个中国原则没商量。可另一方面,大陆也愿意谈,强调协商解决问题。连战的“正视‘中华民国’”可能行不通,但他的思路——通过对话找共识——还是有价值的。

未来两岸咋走,取决于双方能不能放下成见。经济文化交流已经搭好了桥,政治上的分歧能不能解开,就看有没有足够的诚意和智慧了。统一这条路不近,但也不是完全没希望。



两岸关系走到今天,历史恩怨和现实利益交织,想迈过去不容易。可不管咋样,和平是大多数人的心声。连战这本书,算是抛了个砖,接下来的路怎么走,还得两岸自己摸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