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军准备展开大规模报复行动,不料巴基斯坦已得到北约强国增援,印度随即遭到巴方核警告!
据环球网报道,印巴已经连续4天爆发交火了,据巴基斯坦媒体披露,双方交火已造成至少两个印度哨所被摧毁。巴方紧急调动数十辆SH-15型155毫米卡车炮抵近至距印军阵地仅80公里处,枭龙Ⅲ战机开始在争议空域实施战斗巡航。
巴基斯坦正在构建"精准火力+无人机作战"的防御体系。部署的50余门SH-15卡车炮射程可达53公里,配合北斗卫星制导系统,能在印度T-90坦克集群进入克什米尔山谷时形成致命打击,利用山地地形抵消印军4500辆主战坦克。
与此同时,印度也在不断往边境调集兵力,准备开展大规模的报复行动,但让印军吃惊的是,巴基斯坦的战备比他们还要迫切,巴基斯坦甚至已经得到了北约军事强国土耳其的支援!
有消息称,土耳其紧急提供的2000枚KARAOK反坦克导弹,恰好填补了巴陆军单兵反装甲能力的缺口,该导弹采用红外成像制导,对印度现役坦克的正面装甲穿透力达到800毫米,理论上足以击穿T-90A的炮塔防护。
在制空权争夺方面,巴基斯坦也势在必得。枭龙Ⅲ战机挂载的PL-15E空空导弹射程达145公里,配合我国提供的预警机体系,实际上在克什米尔狭小空域形成了"以质量换数量"的空中拒止网络。
而土耳其援助的TB-2无人机专用MAM-L智能炸弹,则让巴军获得全天候精确打击能力。这种"有人机+无人机"的混合部署,既规避和与印度空军苏-30MKI机群正面对抗的风险,又能对前线实施持续监控。
要知道印度虽然拥有272架苏-30,但国产"苍鹭"无人机性能仅相当于我国10年前的水平。
事实上,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原本就是"不对称作战",面对印度在常规军力上3:1的压倒性优势,巴军只能用技术代差抵消数量差距。
SH-15卡车炮的数字化火控系统反应时间仅45秒,是印军老式M777榴弹炮的三分之一效率;彩虹-4无人机滞空时间长达40小时,足以对印军补给线实施"绞杀战"。
这种"以快打慢"的战术设计,本质上是在赌印度承受不起长期消耗,毕竟印军每天在前线维持10万部队的成本就超过2000万美元。
印度方面显然低估了对手的战场感知能力,他们引以为傲的"冷启动"战略要求72小时内向前线投送5个打击军,但在克什米尔多山地形中,重型装备车队完全暴露在无人机监控下。印度10万精锐刚到前线就被巴基斯坦的无人机锁喉!
莫迪政府砸重金买CH-47直升机武装山地部队的算盘,在无人机时代显得像个冷笑话。当6架C-130运输机卸下土耳其智能弹药的时候,印度的将军们就该意识到,未来山地战比的是谁家无人机挂的导弹多。
印军T-90坦克引以为傲的"窗帘"光电对抗系统,面对采用毫米波雷达的攻顶弹药时形同虚设。更致命的是,印度预备役体系虽然号称拥有115万后备力量,但这些缺乏数字化训练的兵员在现代战争中反而可能成为后勤负担。
巴基斯坦显然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来打这场仗,巴方铁道部长哈尼夫·阿巴斯最近还对印度撂下狠话,他警告称,巴基斯坦全国铁路系统已经移交给军方管理,130枚核弹头进入战备状态,"沙欣"导弹随时能把印度大城市炸成废墟!
巴基斯坦动用全国2.7万公里铁轨作为战争动脉,重炮坦克沿着铁路线机动,比公路运输快三倍不说,GPS信号还能让每门火炮实时定位。
印度那些部署在边境的牵引火炮,这会儿估计正被军官逼着练收放支架呢,等他们折腾完,巴军SH-15早打完五轮齐射转场了。
巴基斯坦的"高里"导弹1700公里射程罩着印度新德里,"沙欣"系列盯着印度洋舰队,130枚核弹头分散在全国山洞里。
当然,印度也有核武器,巴基斯坦的核警告对于印度而言,不是致命的。即便是美国,也不敢将核武器当做是最后的底牌使用,充其量是打打嘴炮,让对方知晓自己的实力。
目前来看,印巴之间爆发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不大,首先这并不是双方第一次这么大阵仗的对峙,其次,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实力,都支撑不起一场大规模战争。
在军事上,印度的致命短板很多,花20亿美元买的韩国K-9火炮,数量还没巴军SH-15的零头多。那些苏联时期的老式自行火炮,在克什米尔山谷里跑不过卡车炮,精度比不过北斗制导,射速更被游动战术吊打。最要命的是印军指挥体系还停留在"打电话下命令"阶段,等他们层层上报完坐标,巴军无人机早把反击炮位拍成高清视频了。
在经济上,印度经济增速跌破5%警戒线的当下,民众对失业率攀升、物价飞涨的愤怒已形成燎原之势。新德里市政工人罢工导致垃圾堆积成山,纺织工人用燃烧轮胎封锁高速公路,更何况,印度境内的恐怖组织活动也非常肆虐。这些种种棘手的国内问题,会在战争时期无限放大。
最重要的一点,印巴双方都是有核国家,这也注定,此次双方的冲突不会太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