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夹在中美关税战之间的欧盟,现在是有点想明白了。

很多内部官员认为,要想真正从中美关税战中突围,必须要让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辞职。

因为她当主席这几年,让欧盟越来越艰难。


欧盟内部分裂

冯德莱恩曾以强势著称,在疫情时期扩张了欧盟委员会的权力,也在俄乌冲突中一度表现出所谓“欧洲领导力”。

然而,随着特朗普再度上台,美欧关系急转直下,冯德莱恩昔日建立的亲美外交基础迅速崩塌。

与此同时,她推行的对华强硬政策,也在经济层面让欧盟吃尽了苦头。

特别是在电动车加税、中欧投资协定冻结等一系列事件中,欧盟失去了本可以进一步发展的合作机会,反而陷入了被动局面。


事实证明,中美之间的贸易战、科技战,早已不再是单纯的美中对抗,欧盟也在无形之中被卷入漩涡。

冯德莱恩力推的“对华去风险化”政策,试图在经济上与中国拉开距离,却没有为欧盟自身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当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直接打击欧洲出口产业时,欧盟内部终于意识到,继续盲从美国,只会使自己变成牺牲品。

与此同时,欧盟的内部矛盾也愈发严重。

表面上,欧盟一直高举一体化旗帜,但在实际操作中,各成员国始终各怀鬼胎。

尤其在防务自主计划上,冯德莱恩提出投入8000亿欧元重新武装欧洲,企图摆脱对美国军事依赖。


然而,在经济放缓、财政捉襟见肘的当下,让各国掏钱、交出军权几乎是天方夜谭。

法国、德国在表面上支持,实际上却暗自争夺主导权,其他国家则干脆明里暗里抵制,形成了各自为政、难以成军的局面。

而在这一连串困局的中心,冯德莱恩的存在感变得异常刺眼。

瑞士、意大利等媒体接连发文,直指冯德莱恩为“有毒”的存在,不仅在外交上缺乏手腕,也在内政上加剧了欧盟的脆弱性。

她在特朗普第一次执政期间就站队民主党,如今再次面对特朗普的“热关税”,根本无法取得有效沟通的渠道。

而面对中国,她的政策则显得左右摇摆,一边对中国企业加征关税,一边又暗地向中方示好,企图寻求新的经济支点。


这种两面三刀的做派,不但让欧盟在中美之间失去了应有的回旋空间,还进一步恶化了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

更让欧盟各国领导人不满的是,冯德莱恩的种种操作并非出于整体利益考量,而更像是为了个人政治资本的积累。


欧盟出路

她本人早已为自己留好了后路。

倘若欧盟真的因分裂或衰退而解体,她完全可以转赴美国继续其政治生涯。而留在欧洲的各国,却不得不为她的激进政策买单。

正因如此,欧盟内部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主张,冯德莱恩必须辞职,才能为欧盟争取到一次重新调整战略方向的机会。

当前欧盟最主要的是要与中国打好关系。

在欧盟内部,包括匈牙利、意大利等国,已经有人公开表态支持与中国深化合作,反对盲目跟随美国搞脱钩断链。


特别是在德国,中德之间的紧急接触频繁进行,双方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合作议题上不断推进,这正说明,欧盟内部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与中国交好,才是拯救自身经济困境、保持全球竞争力的关键。

可以说,冯德莱恩的政治生命走到今天,已注定难以为欧盟带来新的希望。

她的离任,不仅可能缓和中欧关系,减少贸易战的烈度,也为欧盟提供了一次战略调整的宝贵机会。

中欧之间虽然在某些领域存在分歧,但整体关系远未走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只要欧盟新领导层能展现更灵活、务实的外交智慧,完全可以在中美之间找到更大的回旋余地,不再被动挨打。

当然,仅仅换掉冯德莱恩,还远远不够。欧盟若想真正走出当前的困境,必须在战略层面做出根本调整。


首先要正视现实,承认欧洲已经无法单纯依靠美国生存,也无法无视中国巨大的经济体量和市场潜力;

其次要推进内部真正的团结,避免在重大事务上一再各行其是;

最后,必须在对外政策上确立自主性,以自己的利益为准绳,而非屈从于外部大国的意志。

过去几年,欧盟一度以为可以在中美对抗中左右逢源,最终却发现,自己在美国关税压力和对华误判中节节败退。

如今,是时候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把合作放回正确的位置上了。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