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塔米·布鲁斯(Tammy Bruce)在回应记者提问时表示,美国政府将调整对俄乌战争谈判的参与方式,不再继续扮演主要调解者角色。此举标志着华盛顿在该冲突中长期以来的主导地位将有所淡化。



布鲁斯在接受欧洲媒体采访时指出,虽然美国仍承诺支持乌克兰、推动和平,但“不会再像过去那样频繁穿梭于世界各地促成会议”,未来的解决方案应由“冲突双方自己提出并推进”。

她还引用国务卿马尔科·鲁比奥(Marco Rubio)近期的讲话称,美国的角色将从“调解人”转为“支持者”,今后的和平路径将更多依赖俄乌两国自行达成“具体想法”和解决机制。

背景

早在4月29日,鲁比奥就已表示,如果和平谈判继续停滞不前,美国将考虑“退出调解一线角色”。他强调,本周是判断美国是否继续积极介入俄乌冲突调解的重要时刻。

目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倾向以“外交为主”的方式继续对外政策,并多次强调“世界其他地区也需要美国的关注”,暗示将对中东、印太等地区投入更多资源。



美国此番政策调整被广泛视为对俄乌战争长期僵持、和平进展缓慢的一种“现实考量”。尽管西方在军事援助上对乌克兰仍保持支持,但在外交斡旋方面,美国明显出现“战略收缩”的迹象。

专家指出,这一转变或源于以下几点因素:

  1. 国内政治优先级调整:特朗普政府更关注美国内部经济与安全问题,以及印太战略布局,不再愿长期投入精力维持俄乌和平的外交主导权
  2. 对乌克兰谈判能力的“压力测试”:美国此举也是对乌克兰政府的某种“倒逼”,希望其在战场上与外交层面都做出更多主动姿态。
  3. 中立国家或将填补空缺:随着美国淡出,法国、土耳其甚至中国等国可能获得更多参与谈判的空间,形成“多边调解”的新格局。

然而,也有批评声音担忧,美国撤出调解主导地位,可能会被俄罗斯视为西方“疲软”的信号,从而在战场或谈判桌上采取更强硬立场。这无疑给冲突前景增添更多不确定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