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
一天,在一家包子铺里,客人们讨论着一顿可以吃几个包子。
有人说吃3个,有人说吃6个,还有人说吃10个。大家觉得一顿吃10个包子,太了不得了,就纷纷翘起大拇指。
可有一个年轻人却不以为然的,说:“就吃这几个,也算了不得了?”
大家看向这个年轻人,刚才说吃10个的那人,就说:“那你吃几个?”
年轻人轻蔑地笑了笑,用左手做了个手势,说:“60个!”
一顿吃60个包子,谁信啊?
可年轻人一本正经的,说他就能吃这么多。大家便要他当场吃吃看,若吃不下60个包子,那就是在说大话,吹牛皮!
年轻人手一挥,马上叫店小二送包子来。
店小二麻溜地把包子送来后,也想看看,这人真能一顿吃下60个包子吗?他还从没见过这样的人呢!
只见年轻人从容地吃起来,没吃几分钟,就有好几个包子下肚了。大家目不转睛地看着,生怕看漏了似的。
年轻人吃到50个时,他身旁的同伴有点担心了,就劝他别吃了。其他人也劝他,还是别吃了,可别因为逞能而把胃吃坏了。
可年轻人却说:“我还没吃完呢,一定要吃掉60个。”
同伴还劝他,可他不高兴了,同伴只能闭上了嘴巴。于是,他继续吃包子,后来真把60个包子全吃完了。
大家惊讶得连连感叹,真是太能吃了!了不得!了不得!
可问题马上就来了,年轻人额头上直冒冷汗,脸色也变了,他只能捂住了肚子,一脸痛苦的表情。同伴见状,知道情况不妙,马上送他去医院了。
类似这种事情,早已不是第一次了。因为吃,这个年轻人已经好几次住院了。
他曾经一次性喝下6斤冰水,导致严重的肠胃炎,在医院里住了好几天。
他还特别酷爱吃糖和肉。他曾经吃坏了肚子,住院后,医生一再嘱咐他不能乱吃了。可他趁医生不注意时,还偷偷溜出去吃肉和糖,所以他得了一个“糖僧”的绰号。
为什么叫“僧”?因为他出家过,3次出家,3次还俗,后来成了半俗半僧。
他就是中国近代著名作家、诗人、翻译家苏曼殊。他通晓中文、日文、英文、梵文等,诗、文、小说、绘画,他无不精通,所以有人称他为“诗僧”、“情僧”、“画僧”和“革命僧”。
他不仅自己写小说,还翻译过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比如法国作家雨果的《悲惨世界》、印度小说《娑罗海滨遁迹记》、还有《拜伦诗选》等,他是我国近代较早的翻译家之一。
他是个知识渊博的学者,编撰过《梵文典》、《梵书摩多体文》、《埃及古教考》、《汉英辞典》、粤英辞典》等多种专著。
今天我们来说说苏曼殊的故事,看看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怎么会游走在红尘和佛门之间?又怎么会英年早逝的?
苏曼殊
2
1884年9月28日,苏曼殊出生在日本横滨,父亲是中国茶商苏杰生,母亲是日本女子若子。苏曼殊原名苏戬,字子谷,学名元瑛,“曼殊”是他的法号。
苏曼殊祖籍在广东珠海市沥溪村,祖父苏瑞文靠做进出口生意而发家,然后在老家买房置地等,苏家成了当地的大富。
到苏曼殊的父亲苏杰生时,家里开始做茶叶生意了,主要销往日本。苏杰生一共娶了4房妻子,第4房妻子河合仙是他在日本做生意时娶的。
河合仙有个妹妹,叫若子,长得很漂亮。若子跟在姐姐身边,帮着料理姐姐和姐夫的饮食起居。苏杰生很喜欢这个小姨子,私下里就跟若子在一起了。
后来,若子生下了苏曼殊。可因为苏家不同意苏杰生娶若子,所以在苏曼殊3个月大时,若子被迫离开了苏杰生,苏曼殊就由河合仙抚养了。
苏曼殊6岁时,苏杰生带着他和河合仙回到广东老家,没想到老家的人把苏曼殊和河合仙看成了异类。
苏杰生的原配妻子陈氏,更是把苏曼殊和河合仙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百般为难他们。
3年后,河合仙实在忍受不了苏家人对她的歧视和欺负,只能回日本去了。河合仙是很想把苏曼殊带走的,可苏曼殊是苏家的孩子,苏杰生怎么会允许她带走呢?
苏曼殊原本还有河合仙照顾他,现在河合仙走了,他在苏家就孤立无援,倍受欺负了。
河合仙走后没多久,苏杰生经营亏本,从此苏家家道中落。在这种情况下,苏家人更加不待见苏曼殊了,苏曼殊无比孤独和没有安全感。
河合仙得知苏杰生做生意破产后,怕苏曼殊受苦,就每月会给苏曼殊寄钱来,当是苏曼殊的抚养费。
苏曼殊12岁时,苏杰生去上海做生意,让苏曼殊留在家乡读私塾。原配陈氏等丈夫走后,就把河合仙寄给苏曼殊的生活费私贪了,导致苏曼殊吃饭都成问题。
因为营养不良,又加上一直活得战战兢兢,提心吊胆的,苏曼殊就病倒了。陈氏不愿意在他身上花钱,就不给他请医生看病,把他扔在柴房里,让他自生自灭。
好在苏曼殊命大,竟然挺过来了,但他的内心饱受伤害,所以他第一次决定去出家了。
河合仙和苏曼殊
3
苏曼殊来到广州长寿寺,求赞初和尚帮他剃度,然后他就正式出家了。出家人是要守清规戒律的,要吃素的,可苏曼殊毕竟才12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他就很想吃肉。
有一天,苏曼殊偶然逮住了一只鸽子。他想到在苏家吃不饱时的感受,就忍不住偷偷烤了这只鸽子,然后美美地享用了。
可他这一行为,被寺里的其他和尚发现了。因为他破了和尚吃素的戒律,方丈只能把他逐出寺庙了。
苏曼殊不愿意回苏家去,便去上海投靠姑母,姑母收留了他,还供他去学习中文和英文。
苏曼殊在姑母家住了两年,因为学习成绩特别好,表哥林紫垣觉得他是可塑之材,就资助他去日本留学。
于是,苏曼殊去了日本,他先是在华侨办的大同学校里学习了4年,后来又去东京早稻田大学高等预科和成城学校学习。
在留学期间,因为表哥寄给苏曼殊的钱有限,苏曼殊就格外省吃俭用。他住最低劣的“下宿屋”;吃掺了石灰的米饭;为了节省灯油钱,他晚上不点灯……
苏曼殊16岁这年,去找河合仙,便认识了河合仙邻居家的姑娘菊子,两人一见钟情。可苏家人知道这件事后,认为苏曼殊败坏苏家名声,就问罪于菊子的父母。
菊子的父母愤怒不已,当众打骂菊子,菊子一气之下投海自尽了。
苏曼殊知道后,大受打击,悲痛万分,万念俱灰。于是,他停止了留学,回到广州,第二次出家了。
苏曼殊在蒲润寺出家后,方丈不断开导着他。慢慢地,苏曼殊的情伤愈合了,他便离开蒲润寺,重新去日本继续学业了。
1902年,苏曼殊加入了留日学生组织的革命团体——青年会,后来又加入了拒俄义勇队,他积极参加各种进步活动。
1903年,苏曼殊留学结束,回到中国,他先是到苏州吴中公学任教,后来又去上海《国民日报》撰稿,开始文学翻译工作。
《国民日报》停刊后,他去了长沙,加入了华兴会,后来他被派去香港联络兴中会。在工作中,他与领导陈少白不断发生矛盾,误会越来越深。
苏曼殊和外公外婆
4
苏曼殊因为和陈少白的矛盾,一气之后又去出家了,这是他第三次出家。
苏曼殊在广州惠州的一所破寺庙里,削发为僧,取法号为“曼殊”。从此,人们就称呼他为“苏曼殊”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曼殊的气消了,他就又想离开寺庙了。所以他趁方丈外出后,偷走了已故师兄“博经”的度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