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泰兴市的张强(化名)是个实在人,25岁,条件一般,到了适婚年龄,家里开始张罗结婚了,张强这场婚事是媒人牵的线。
女方廖美丽(化名),24岁了,长相周正,人很活泼,长得有些漂亮,特别会说话。见面之前那媒婆把廖美丽夸上了天。
果然,双方见面了,后面两个年轻人又单独在一起相处了三四回,张强对廖美丽很心动,家里一合计,当即决定就是这个女孩了。
彩礼方面,按照当地风俗,16.8万现金不能少,另加金戒指、项链、耳环,一套下来4万多。
张强的父母还把老房子也重新翻修了一遍,又借了一部分钱,就想着把这桩婚事办了。
所以订婚没多久,两人就搬到一起生活了,虽然没领证,但已经是半个夫妻了。
从心动到崩塌,三个月里的婚姻幻
可是不到三个月,张强的世界塌了。
廖美丽突然提出了退婚,也没什么理由,就觉得不合适,张强百思不得其解。
他苦闷不已,和朋友聊起了自己的未婚妻,朋友看过廖美丽的照片后,觉得眼熟,在朋友的记忆里,廖美丽和别人也订过婚。
朋友还当即给张强看了廖美丽的订婚照片。张强怒了,怎么廖美丽可以这样欺骗他呢?
张强气疯了,质问廖美丽。
廖美丽也气极了,她觉得自己没错,她说自己和张强相处觉得不合适,才要退婚的。
两人最后闹上了法庭,法院最后的判决是:廖美丽需要返还张强14万元的财物,相当于总彩礼的70%。
法律判决与舆论风暴
这个判决结果一出,网络评论区立马炸锅了:
“退了7成是14万,剩下6万不用退了,三个月,新娘月赚2万,这可是高薪职业啊!”
这种调侃意思就是廖美丽骗婚,职业骗婚。
我们可以理解张强为什么崩溃。
人对亲密关系的最大期待是信任,而这恰恰是婚姻中最脆弱的部分。一旦信任塌了,其他什么温柔、勤快、长相通通失效。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心理账户”。
意思就是说,当我们在一个人身上投入了金钱、时间、感情,我们大脑就会默认对方也要对等地回馈我们。
如果没得到,就会有强烈的失落感,甚至愤怒。张强的愤怒就是他的将近20万块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他感觉被骗了、被耍了。
骗婚产业链与婚姻观的变迁
我们看看法院的判决,再想想这类事件的模板,会发现,其实这事没那么简单。
比如有一个案例是这样的,男方给了20万彩礼,三个月后女方提出分手,说不适合。
法院只判退了10万元,理由是共同生活期间女方确实承担了部分家庭责任,不能算骗婚。
再比如江西某地,一位女子在一年内订婚三次,每次退婚都只退部分彩礼,累计净赚十几万元,被媒体曝光后,才引起关注。
还有的网友说,现在市面上都有专业的骗婚团队,骗子扮作新娘的家人、媒人,只要彩礼一到手,他们就赚到了。
然后三个月后让新娘退婚,再换一家接着骗。
这种现象并不少见,有些人把婚姻当成跳板,觉得只要不领证,怎么操作都能撇清关系,也就给了犯罪分子施展的空间。
我们再来看看反面案例。
大同订婚强奸案中,男方订婚后强奸女方,女方退婚并报案,法院反而支持女方不退彩礼。因为重大过错在男方,退彩礼反而不公。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法律没办法像社区大妈一样宣讲:不能骗婚,婚姻自由,不能欺骗,真诚以待。
再加上现在又都不是小孩子了,婚姻也不是儿戏,但偏偏就是会有这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发生。
说到底,还是因为结婚这个事情,在这个年代,实在是太难了,更别提要为了真爱而去结婚。
现在很多人的婚姻观已经从白头偕老转向了及时止损,恋爱不过三五个月,订婚、搬家、同居全搞定;
然后三个月后发现不合适就撤,来得快,走得也快。
情感越来越像短视频,不到一分钟就要讲完一个故事,还得有爆点。
而真正能走到最后的感情,哪有那么多爆点?更多的是平淡的坚持,是坦诚,是一开始就想走一辈子的那种信念。
这场风波的余温还在烧,有人在张强的朋友圈下留言:“哥,别灰心,下次记得签个恋爱协议。”
张强没回复,但那14万元里,可能藏着他最后一次相信爱情的勇气;
希望他能慢慢走出来,也希望每一个奔着婚姻去的人,都能诚实一点、慎重一点,千万别让感情,成了稳赚不赔的理财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