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接连“造谣”,说已经和中国进行谈判。随着中国官方的辟谣,特朗普知道和中国在短时间内达成协议恐无希望。因此他开始寻找下一个目标,而正陷入印巴争端的印度,则成了特朗普的首选。



而对于特朗普政府来说,印度的确是一个对付中国的好棋子,尤其是在中国不跟他谈判的时候,他现在退而求其次,已经将目光转向了印度。

日前,美国财长贝森特在接受采访时说:如果中美想要缓和关系,那必须是中国主动和美国谈判,因为问题出在中国。如果中国不配合,那美国将搁置和中国的谈判,转而先和其他15到17个国家谈判。而这些国家中,最有希望和美国达成协议的,就是印度。



其实,类似的话贝森特一个星期前也说过,当时他说第一个和美国达成协议的,可能是韩国。可事实证明,韩国目前仍没有完全低头。而印度有莫迪这个“老江湖”坐镇,美国若不放点血出来,莫迪是不会轻易在谈判协议上签字的。

不过,今时不比往日,现在美国急于和印度签协议,但随着印巴争端的升级,印度也急需要美国的支持,所以,双方现在是有“相互需求”的。



在刚刚过去的巴西金砖外长会议上,虽然大家都在口头上反对美国的关税霸凌,但会议最终没有发表联合声明。这说明金砖内部分歧严重,而这个分歧很可能来自印度。因为印度现在正在和美国谈判,还不能撕破脸。

美国华盛顿时间4月30日, 特朗普对媒体说:“我们和印度的谈判很顺利。”考虑到特朗普说话一向没谱,这个“很顺利”的背后,可能有很大水分。因为特朗普接下来还要访问非洲,甚至还要与澳大利亚会谈。眼下特朗普急需要签订第一份样板合同,如果和印度的谈判顺利,他也不必东奔西跑地折腾自己了。



那么,印度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和美国谈判呢?莫迪的想法大概有三点:其一,印巴争端升级,中国又一直偏向巴基斯坦,而俄罗斯和英国态度暧昧,法国则一味想卖战机赚钱,所以,印度必须要争取美国的支持其二,印度自身有利益需求,金砖国家虽然都是不容小觑的经济体,但并非政治联盟,印度和这些国家一起对付美国,不如直接和美国走近划算。或者说,印度可以两边都沾,这符合莫迪的“骑墙”策略。其三,受美国“对等关税”影响,印度国内的经济也不乐观,尤其是特朗普要求印度开放农产品市场后,印度农民协会已经发动了几次示威活动。莫迪也有和美国谈关税的需求。

在什么情况下,莫迪会选择“倒”向美国呢?其实这个不难猜,美国需要的是印度在经济上的让步,比如开放市场购买美债,和孤立中国



而为了和印度达成一致,特朗普肯定也会抛出三个橄榄枝:

第一,在印巴争端问题上,为印度提供舆论支持。这件事对于特朗普来说,堪称“惠而不费”,但对印度来说,则意义重大。因为一旦美国开口站印度这边,那英法等国必然会跟随。到时候即使中国再要求调查克什米尔袭击事件的真相,也孤掌难鸣。

第二,在关税问题上,特朗普可以有少许让步。只要莫迪能够答应让美国商品更大范围地进入印度,并配合美国孤立中国,特朗普应该会在关税上给印度一些甜头。例如,现在美国对印度加征关税的税率是27%,特朗普可能会减免17个百分点,只保留10%的基础关税。但如果想让特朗普一分钱关税都得不到,那不符合特朗普的秉性。



第三,提供军火,这是最直接的支持。印度的军火和装备相对比较复杂,以俄式较多,美国次之,然后是法国、韩国、以色列等,堪称“杂牌军”王国。并不是印度不想多买美国的军火,而是美国对印度限制了高端军备的出口。例如F-35战机等。如果美国能够在谈判中给印度开个口子,让印度大规模购买美国最先进的军事装备,那即便印巴爆发大规模冲突,印度也能扩大自己的优势。

所以,在以上三大诱惑面前,莫迪极有可能会选美国。但是,关税谈判和政治站队不同,前者是个更复杂的问题,印度一贯喜欢在大国博弈中间获取最大利益,印度想要的恐怕更多,到时候就怕特朗普给不了。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莫迪和特朗普都不是吃亏的主。笔者预测,谈判不会那么顺利。



不过,特朗普政府反复无常,连欧盟和日韩等盟友他都要盘剥一番,若印度真的倒向美国,以莫迪的精明,他不会想不到自己的后果。所以,现在最有可能的结果,是印度可能会选择和美国合作,但莫迪绝对不会放弃自主权。那也就意味着,特朗普和中国谈判不成,转而向印度谈判,最终也和印度也达不成他“最理想”的目的。

印度作为南亚大国,有它自己的“大国梦”,是可以理解的。但印度在实现“大国梦”的同时,也应该多承担一些地区责任。维护多边主义,维护地区和平,才是莫迪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