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长假期间,“逸梅藏扇·有慧画扇”纪念展在福州路艺术书坊举办,此次展览也是为了纪念文史掌故大家郑逸梅先生(1895—1992)诞辰130周年。
福州路艺术书坊的大型展览海报
著名学者、华师大中文系陈子善教授为此次展览做序《扇面天地宽》,在序言中他指出:
中国扇文化源远流长,是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颇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成扇和扇面成为了字画收藏的一个别具风采的分支,专门收藏成扇成为收藏大家的也不乏其人。这个优雅的文化风气代代相传,至今不衰。
2025年是郑逸梅先生(1895—1992)诞辰130周年
郑逸梅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收藏成扇和扇面的名家。郑老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文史掌故大家,“补白大王”的美誉早已传遍海内外。郑老又是收藏历代名人书札的大藏家,也已越来越为文坛艺苑所推重,已先后问世的《郑逸梅友朋书札》和《郑逸梅友朋尺牍 郑逸梅家藏尺牍》两书就是明证。然而,郑老同时也是一位成扇爱好者和收藏者,却知者还不多。他曾自嘲“爱扇成癖”,可见他对集扇的痴迷。研究郑逸梅先生和他的嗜好,如不关注他的藏扇,那将是一个重大的欠缺。
陈子善教授在展览现场看展(左2)
在陈子善教授看来:“郑有慧女士专攻国画,成就斐然。展览同时展出她创作的扇面多幅。祖孙两人,一藏扇一画扇,互相发明,相映成趣,也是文坛艺苑的一大佳话。”
开幕式嘉宾合影
5月1日是展览首日,多位上海文化界人士参加了开幕式活动,包括沪上知名画家、书法家、作家以及老报人等等。作为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上海书店出版社副总编辑杨柏伟认为:“艺术书坊上午的展览现场爆满了,这是郑逸梅先生的巨大魅力。而张森、徐云叔、陆康、刘一闻诸位艺术大家的‘加持’,更使得开幕式星光璀璨。”
开幕式嘉宾合影
据介绍,当天来参加的嘉宾还有郑振铎之孙郑源,周瘦鹃之女周全,孔另境之女孔明珠,上海作家杨扬、沈嘉禄、马尚龙,老晚报人严建平、曹正文(米舒)、管继平等。
郑有慧在展览开幕式致辞
谈到这次举办展览的目的,郑逸梅先生孙女、上海市普陀区美术家协会顾问郑有慧告诉记者:“今年是我的祖父诞辰130周年,这次在福州路举办了一场纪念展,纪念展的名称为《逸梅藏扇有慧画扇》。为什么要起这样一个名称呢?因为我祖父的藏品当中他最钟爱的就是扇子,藏扇闻名海内外,数百把扇萐无不精美!”
章太炎、吴湖帆合扇
这次展览展出的有26把郑逸梅先生收藏的扇子,这些扇子都是郑有慧从藏品当中精心挑选出的,其中不少堪称精品,据郑有慧介绍:“比方说章太炎、吴湖帆合扇,吴湖帆画梅花,扇子背面是章太炎写的字,这是比较难得的。还有,摄影大师郎静山是不画画的,但是这次展陈的扇子当中有郎静山画的山水,扇子背面是沈禹钟写的书法,沈先生是一位民国大家,他也是祖父的老朋友。展品当中还有夫妻俩人一起画的扇子,在这里留点悬念,给观众自己来品。”
上海作家马尚龙在观展后认为:“陈子善老师的序言《扇面天地宽》道尽其中美妙,而展览所展陈的扇面,照片是拍不出效果的,须到展厅细细欣赏。”
上海作家马尚龙(右1)与孔明珠(左1)在展览现场
现场展陈的郑逸梅先生日记(孔明珠 拍摄提供)
上海作家孔明珠在观展后则认为:“我观郑逸梅先生日记记录细碎,买啥小菜,抱了两次孙女都有记载,得‘补白大王’之誉非数年之功,乃一生一世兢兢业业默默耕耘。”
“逸梅藏扇·有慧画扇”纪念展:展览时间为5月1日—5月5日(09:30—18:00),展览地点为艺术书坊·艺苑真赏社(福州路424号 3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