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除了给儿女经济支撑,还要精神支撑,提升认知等。
俗话说:“父母的格局,儿女的结局。”
如果父母一辈子活在社会底层,也没有高瞻远瞩的梦,那么其言传身教,也是层次很低的。
多观察一番,就会发现,活在社会底层的父母,张口就是以下几种话,高层的父母闭口不谈。
01
“大家都这样,你怎么就不一样”:墨守成规的话。
作为70后的我,少年时有一个仗剑走天涯的梦。
出生在湘南山沟里,却总想,山外有什么呢?城市的生活,会好一点吗?
我真的不想拿着父母递过来的锄头、镰刀,过一辈子。
父亲却苦口婆心地劝导:“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你为什么过不得?”
是啊,山沟里,有很多代人都靠种地,保证了吃喝,还修建了遮风挡雨的土砖屋。
如果我延续祖辈的做法,日子是没有一点风险的。并且把祖上的田地,都可以管好。
可是我不甘心,就逃出去。打工多年,在城里安家,虽然不是很成功,比较父母已经是好很多了。
当初听父母的,那么我今天的样子,真的不敢想。
坐在井底的青蛙,他们的儿女要是不跳出井口,那就继续做井底之蛙。这传宗接代的模式,太可怕了。
02
“要这么多彩礼,是为了你的弟弟结婚”:重男轻女的话。
父母没有本事,无法保证儿女都过上好日子。女儿就变成了父母手里的一张王牌——用于保证儿子过好日子的王牌。
女儿出嫁,可以得到一大笔彩礼。用彩礼可以给儿子买房子,或者当成儿子结婚的彩礼。
这算盘,啪啪响。只是苦了女儿,满以为父母是最爱自己的人,到头来父母是算计最恨的人。
我们不再是“三从四德”的时代了,儿女都是传后人,也是家庭的希望。没有道理,把女儿的希望扑灭,再去拯救儿子。
03
“我们老了,就靠你了”:坐等养老的话。
从周围的人群来看,你可能和我一样,有这样的感觉:越是穷的夫妻,越喜欢生孩子。
夫妻认为,孩子多了,其中就有一个会很厉害。毕竟,培养一个好孩子,是有概率的。孩子多,概率就高。
也有一些夫妻,纯粹是看到村里人生了好几个,自己不生,就矮了一节。
当然,夫妻也考虑到,自己这一代很穷,苟延残喘。那么儿女混好了,养老就不成问题。
每一个孩子一个月给一百,七八个孩子就给了七八百,这养老的资金,绰绰有余。
凭什么孩子一出生,就背负了“给父母养老”的压力?
再看看当今社会,聪明的父母都退休了,他们逍遥自在,晚年一点都不愁钱的问题。孩子多少,量力而行,也打心眼里不依靠。
04
“你这样,会成功吗”:打击信心的话。
越是底层的父母,越是“怕这怕那,就是不怕穷”。
他们手里没有几个钱,要是投资,是不敢的。他们最担心,投资失败,就负债累累,一辈子都还不起。因此,他们一次次错过机遇。
一旦他们的儿女有想法,去创新。他们马上用自己的经验,反复劝告:“会失败,会失败。”
儿女已经走了几步,也有起色了,父母还不相信,还是说:“你是靠运气,马上收手吧。”
因为自己没有接触过新兴事物,就不让儿女接触。这是很可悲的。
好的家庭,一定会推陈出新,老父母也敢于尝新。也许会失败,遇挫折,但是鼓励的话,不会很少。
05
“读书不行,就去打工好了”:读书无用的话。
社会上有一种可悲的言论:“父母花了一两百万,将孩子养到成年,还研究生、本科生毕业,可孩子变成了工厂的打工人,买不起房,连结婚生子都成问题。”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的言论是很偏激的,也是把小概率的事情放大了而已。
一批大学生,有一个人送外卖,大家就反复宣传,似乎所有的大学生都送外卖去了。
一个村里,有一个年轻人偷鸡摸狗,整个村庄都名声很坏。
当父母认为,读书多,花钱就多,还不如打工的时候,就说明被小概率事件,蒙蔽了思维。
也许读了大学的人,也会去打工。但是他们可以在未来,跳出打工的圈子。不读书的人,往往是一辈子打工。
父母认定读书无用,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会好到哪里去。错误的言论,扼杀了读书的积极性。
06
“社会太不公平了,富人都吃人不吐骨头”:仇富仇官的话。
看电视、手机,总有富人的消息。
这时候,父母就说:“这些人,靠投机倒把;这些人,一定贪腐。”
就是一些亲戚崛起了,父母也会不屑一顾,说一些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话。
把富人,官员都排斥掉了,那么人的学习榜样在哪里?
仇富仇官的本质就是盯着人的短处看,挖掘人的痛苦。人的优秀面,就被抹杀了。
社会有不公平的地方,富人有投机的时候,但更多是温暖,感动,阳光,促进公平。
07
走进一片森林,低矮的灌木,看不到什么阳光,抬头看到的是巨大的树木。
巨大的树木,看到的是远方的城市,一伸手就触碰到阳光和雨露。
人也是一样,眼睛平齐灌木,和平齐大树,看到的东西,大不一样。
有大格局的父母,就算只有灌木那么高,也会有做大树的梦,站在大树的高度看世界。
做父母,活在低处,也要常常抬头,带着儿女一起憧憬星辰大海。
人有梦,虽不能至,仍心向往之。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