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5月2日报道 据俄罗斯《消息报》网站4月29日报道,俄海军版“椋鸟”无人机正在进行改造,以便在无人艇上使用。组成系统的无人艇和无人攻击机既可用于对沿海军事设施进行悄无声息的打击,也可用于伏击海上交通。在打击敌方无人艇时,它也能派上用场。专家指出,这个项目实施后,俄罗斯海军将获得真正的机器人察打平台。
《消息报》从俄罗斯无人系统与技术中心获悉,今年4月,俄海军总司令亚历山大·莫伊谢耶夫主持的海洋无人系统发展技术委员会会议作出了打造统一系统——无人艇与无人机协同工作——的决定。
“无人艇-无人机”组合的主要察打组件是海军版“椋鸟”无人机。研发单位技术无人机公司告诉《消息报》:“海军版‘椋鸟’是一种多功能打击平台,将得到进一步开发,在无人艇上发射。这种无人攻击机的行动半径约10公里,可携带约1.5千克有效载荷。飞行器的最高时速达150公里。无人机飞手可通过专门的无线电通信频道(也可转发信号)进行实时操控。未来还可能实现卫星指令的传输。”
这家公司表示,“椋鸟”的密封外壳有防腐涂层,可适应高湿度和含盐海风的环境。为了安装在海洋平台上,无人机配备了在发射时自动断路的防震固定器。此外,它还有增强的电源系统,可通过无人艇的船载系统进行快速充电。
专业人士告诉《消息报》:“海军版‘椋鸟’无人机直接从无人艇发射,充当远程察打工具。无人机将飞到离船5-10公里的地方,对目标进行目视或红外侦察。一旦发现目标,飞手将控制无人机飞向目标。它可以携带各种有效载荷,包括聚能装药弹药或碎片杀伤弹药。必要时,‘椋鸟’无人机可与其他自杀式无人机配合使用。”
研发人员称,海军版“椋鸟”与大多数现代无人艇兼容,比如把无人机放在船尾甲板专用发射槽里的“角鲨”平台。
军事专家德米特里·博尔坚科夫告诉《消息报》,在现代作战条件下,从无人艇发射的无人机可以完成许多任务。
他说:“其中包括在反登陆防区作战。乌军早在2022年就开始在黑海沿岸建立反登陆防区。在此类行动中,无人机的主要目标是碉堡、掩体、军事装备、战壕和人员聚集地。战争已经机器人化。过去,处理登陆区的是登陆舰和登陆支援力量。现在主要是无人机。成队的无人艇将悄然接近主要登陆区和佯攻登陆区,然后释放无人机群,对沿海目标发动攻击。”
配备无人机的无人艇还可用于突袭。这位专家说:“无人艇可以靠近指定区域,用无人机打击沿海机场、兵工厂和射击阵地。”
军事专家尤里·利亚明认为,这种装备未来可能成为俄罗斯海军无人部队的主力。
他说:“众所周知,现在许多国家都开始研发这种组合。我们至少不能落后。我认为,研发人员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确保从控制点到无人艇再到无人机的通信可靠。在西方,他们使用‘星链’卫星通信,这条路我们走不了——这样会使我们依赖这家公司。可靠的无线电信号传输仍然限制着无人艇和无人机的行动范围。理想情况下,我们需要像‘星链’的卫星群,目前这方面的工作正在开展。”
利亚明指出,从无人艇发射的无人机哪怕只携带少量弹药也是危险的敌人。他说:“哪怕是大型战舰也会遭到严重破坏。成队的无人艇与几十上百架无人机可以突破全副武装战舰的防空系统,特别是从不同方向发动大规模攻击的时候。它们不必击沉船只,只需着重攻击最重要的系统——让雷达、通信系统或天线失灵,把军舰变成‘瞎子’。击沉军舰的任务可以交给反舰导弹,这并不十分困难。”(编译/贺颖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