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深秋的辽东山区,一支衣不蔽体的抗联小队正穿行在密林深处。走在最前面的中年男子这时忽然停下脚步,他生满冻疮的手掌下意识的握住腰间那柄布满缺口的大刀,刀刃上还残留着暗红血渍。

这把跟随他7年的战刀,立下赫赫战功,曾经在通化城上削断伪警的枪管,也‬在桓仁山路劈开了‬日军铁甲车的油罐,而刀身最触目惊心的是那道裂痕:那是‬1937年那场与日寇的白刃战,他手起刀落斩下‬日军守备大佐中村正雄头颅。



1910年,鞠抗捷降生在辽宁宽甸的打铁世家。小时候最深刻的场景就是父亲挥锤时溅起的火苗在漆黑墙砖上烫出金黄色印记,那是烧红的铁器浸入冷水时白雾升腾间显露的刀锋形状。

12岁那年他用力握紧跟他身高差不多的铁锤,在父亲的目光中锻出了第一把镰刀。炉子里的火将他脸照得通红,突然他看着父亲说道:爹,我打的刀一定要斩断天下的不公!



1928年春,鞠抗捷在奉天城亲眼看到了张作霖专列爆炸后的惨状。回家路上他特意绕路到了旅顺,在万忠墓前他跪了整整一夜。青石墓碑上刻的四个字“四万冤魂”就像刺进他的脊梁。

就在那夜之后铁匠铺里传出的不再是农具的锻造声,而是通宵达旦的刀剑淬火声。镇里的农民发现,鞠家院墙上新抹的那些泥灰里,总感觉掺着暗红色的铁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在宽甸设立“剿匪司令部”。一天3个喝醉酒的关东军闯进了铁匠铺,肆无忌惮的用刺刀挑起刚打好的镰刀嘲笑到:你们也只配用这种玩具。

鞠抗捷沉默没说话,然后将镰刀推进火炉,在3天后,日军在镇外树林里发现3具无头尸体,旁边还用血写着:杀人者,辽东铁匠鞠五郎。



1932年,庄河大刀会纷纷举旗抗日,受到民众拥戴。鞠抗捷历经诸多坎坷后重返庄河,他决定创立大刀会邱家沟团。他把家中几十石粮食与上千块银元尽数拿出,充当大刀会经费。

当年秋天,庄河各处大刀会合并组建总团“联庄自卫团”,鞠抗捷因出众的引领能力与坚定抗日意志推举担任参谋长,担起抗日领导之责。



1933年春,日寇侵占东北的消息传到了辽东。23岁的鞠抗捷盯着县城里耀武扬威的日本宪兵,猛然将手中还没有完工的锄头甩进熔炉。

当夜铁匠铺内火星飞溅,他携着连夜锻造的12把长刀,然后走进了长白山深处。当抗联第一军统帅杨靖宇接过这批冷光闪烁的兵器时,可以看见每把刀柄上都刻着“诛敌”铭文。

1937年寒冬,关东军对南满的抗日根据地发动了“拉网式围剿”。中村正雄所率守备部队就像追踪猎物的恶犬,在桓仁、宽甸区域制造了10多处“无人地带”。



这位陆军军官学校出身的“东亚问题专家”,常在攻破村落后举行“头颅示众”,将那些烈士的首级挂在老树之上进行“威慑反抗力量”。

腊月初八,鞠抗捷率领30名“决死队员”藏在牛毛坞山谷里。在零下30度的天气里,大家都将棉衣内衬往外翻,这样就与皑皑白雪融为一色。敌人很难发现他们。当日寇尖兵踏入包围圈后,鞠抗捷突然拿起手中的大刀进攻,眨眼间就割断了2个敌哨的喉管。



激战的间隙,他看见不远处的土丘上有个举镜瞭望的将官,他就是日军大佐中村正雄。鞠抗捷如同猎豹般在密集的子弹中灵活穿梭冲向他。当他终于冲上山坡时,只看见中村正雄的军刀刚刚出鞘半寸。

寒光一闪他的那颗戴着将校呢军帽的头颅瞬间滚落雪地,瞪大的眼睛里还凝固着难以置信的惊恐。后来据日军的战报记载,他们用了整整2天才在积雪中找到了这位大佐的遗体,而他那颗头颅却始终不知道去哪里了



1991年深秋,81岁的鞠抗捷在病榻上握住儿子的手说道:我走后不要立石碑,把骨灰扬在当年砍中村首级的山梁上。我活的时候能斩他项上人头,死了也要震住日寇的魂!

老人昏花的眼里忽地跳出刀刃似的寒光,霎时间又成了那个雪夜持刀冲锋的汉子。这就是铁血男儿与青山订立的不朽盟约,以筋骨淬剑,以英灵化界,永护山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