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她是家喻户名的金马影后,如今却沦为人人嘲讽的“笑话”。说起吕丽萍,不知道宝子们是不是和我一样感慨万千?

演技无可挑剔的她,怎么就变成了现在这样呢?

回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吕丽萍凭借《老井》《编辑部的故事》等作品一路攀升,拿奖拿到手软。那时的她,眼神清澈,台词功底扎实,是多少观众心中的女神啊!

张丰毅那段只花50块钱的婚礼,更是让人艳羡。即使这段婚姻后来结束了,大家也只当是“性格不合”。当时没人想到,多年后她会以如此方式“翻车”。

移居美国后,吕丽萍仿佛变了个人。



2022年7月,一连串操作把她推向风口浪尖。先是发“美国生日快乐”,接着为安倍晋三哭丧,配上大哭表情。这是什么操作?作为中国人,在七七事变纪念日附近,不提祖国却为安倍惋惜?

说句大实话,我真没想到一个曾经用作品感动无数国人的演员,会有这样的认知。吕丽萍这是怎么了?

她的丈夫孙海英同样令人费解,甚至公开表示“没有特殊情况不会回国”,还在美国街头捡垃圾,美其名曰“学习发达国家处理垃圾经验”。



当公众人物的一言一行都被放大时,她却选择了最容易踩雷的方式表达自己,这到底是天真还是刻意?

还记得她早年的“反同”言论吗?“无论什么时代什么地界,同性恋都是错的”。这种观点即使在十多年前也已经落伍了好吗!连央视都出面批评她缺乏包容和理解。

这些年看多了明星翻车,但吕丽萍这种从“国民女神”到“过街老鼠”的转变,速度之快,程度之深,还是让人唏嘘不已。



为啥放着好好的“影后”人设不要,偏要当“美国代言人”?

我猜测...可能她觉得自己已经功成名就,不需要再维持什么公众形象了?又或者,这才是她真实的样子,之前只是被光环笼罩着?

再看看张丰毅,当年被骂“渣男”,如今却安安静静演他的戏,婚姻稳定,儿子张博宇虽然跟妈妈生活,但父子关系也没传说中那么差。时间真是最好的证明啊。



明星的崇高光环和巨大影响力,让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承载着公众期待,不能只享受名气带来的好处,却不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生活在哪里并不重要,心在哪里才是关键。

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尊重差异是基本素养。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忘记自己的根,更不代表可以站在与祖国对立的立场上发表言论。



吕丽萍的故事告诉我们,再耀眼的星光也可能在一夜之间暗淡,因为观众爱的从来都不只是那个银幕上的角色,更是角色背后的人。

说起来有点难过。曾经她演绎的角色让我们落泪,如今她本人的言行却让我们摇头。这或许就是“从偶像到笑话”的最大悲剧吧?

演技千万种,做人第一位。

你觉得吕丽萍还有机会重回大众视野吗?我想,除非她能真诚地自省并改变,否则这条路恐怕是走不通了。

其实啊,我们都没必要对明星有过高期待。他们也是普通人,有缺点有偏见。但作为公众人物,基本的是非观还是要有的。

你们觉得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