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德国用思想质疑这个世界的时候,整个世界都陷入思考,而当德国用武力拷问这个世界的时候,整个世界将陷入恐慌。

两次世界大战都是由德国引发,至少在欧洲国家眼里是这样的,而德国的武力,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展现出来的强大战斗力,让整个欧洲都感到恐怖震惊,欧洲希望统一,但绝对不希望以这种方式统一。



所以二战结束之后,对于盟国,换言之对于整个欧洲而言,都一致要求阉割和肢解德国,阉割就是把德国军国主义和军工能力彻底铲除,让德国丧失战斗欲望和战斗能力,肢解就是把德国分裂成几个国家便于掌控。尤其是法国恨不得将德意志千刀万剐,踏上一万只脚,让德国人永远不得翻身。

二战后的德国处于美、苏、英、法四大国的管制之下,老老实实接受改造,反省战争罪行,惩处纳粹分子,赔偿战争损失,争取重新做人,重新融入国际社会,至于苏联对于占领区进行的所谓“红色改造”,美、英、法三国对此也是睁一眼闭一眼,对此德国的精英阶层是忧心如焚,但问题是,此时德国没有任何话语权,因为他们连中央政府都没有,只有几个地方的行政管理机构,最大的权利就是粮食的发放,德国人民生活在废墟和饥寒交迫。正如当时德国著名学者哥特马克尔所说:德国人必须为我们元首的政策付出代价。因为我们既是牺牲品,也是罪犯。



1947年3月,英法两国为了防止德国的崛起,背着美国要签订了针对德国的《敦刻尔克同盟条约》,其核心规定:一旦一方卷入与德国的军事行动中,另一方应运用所拥有的军事及其他手段进行援助;当两国面临德国威胁时,应共同行动加以制止。条约将于9月10日生效,有效期15年,到期之后如果没有异议延续15年。

可让英法没有想到的是,《敦刻尔克同盟条约》还没等到生效,意外就发生了,因为冷战爆发了,一个更强大的对手苏联出现了,这个敌人比德国还强大,还可怕,套用波兰人的一句话来说,被德国人占领失去的仅仅是领土,而被苏联人占领失去的$APPEND的是灵魂。应该说,此时欧洲人的担心不无道理,此时的斯大林要想踏平欧洲就是一句话的事,就是坦克的一脚油门。



1946年3月,在苏联政府和红军的支持下,成立了以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领导人克莱门特·哥特瓦尔德为总理的联合政府,1948年2月,参加联合政府的民族社会党等党派因接受美国的马歇尔计划而与捷共发生对立,而捷共在苏联支持下,最终取得了国家政权。接着捷共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同年5月9日通过宪法,定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这一不流血“政变”。震惊了整个欧洲。

这个时候,西欧对苏联的恐惧,超过了对德国崛起的恐惧,一旦苏联红军挥师西进,或者在西欧复制捷克的夺权模式,西欧很难抵挡得住,希腊共产党是是苏联政府主动放弃的,如其不然,现在的希腊已经是红旗遍地了。不仅如此,1947年9月1日,在苏共中央主导和倡议下,欧洲9国的共产党和工人党成立了联合组织——情报局。此举被西欧视为共产国际的复活。



于是,在1948年3月,英、法、比、卢、荷五国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这是二战后西欧成立的第一个军事联盟组织,名义上是防范德国的,实际上是防范苏联的,这也是《敦刻尔克同盟条约》扩大版。

当克格勃把这个绝密情报送到斯大林办公桌上的时候,斯大林不禁鄙视起来,这五个国家中,两个残疾人,三个凑数的,依靠这五个国家意图抵抗苏联纯属痴人说梦,这也就难怪斯大林看不上,对此英法两国也是心知肚明,于是英法两国拼命拉美国入群,他们也知道只有拉美国下水才能抵御苏联,才能保证西欧的安全。



美国对此自然是求之不得,因为美国知道,要想控制欧洲就必须制约苏联,而苏联就是美国控制欧洲的最大借口,美国在入群之后,环顾四周,就这几个人,管什么用,攒鸡毛凑掸子屁用没有,因此必须还得拉人入群,扩大人数,因此美国决定重新建群另起炉灶。1949年4月4日,在美国的牵头之下,由加拿大、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十二国外长在华盛顿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8月24日,该公约生效,北约组织正式成立。北约总部设最初设在伦敦。北约合并了布鲁塞尔条约组织的军事机构,实际上取代了后者,成为西欧各国的保护伞。

而在美国看来,既然苏联取代德国,成为欧洲最大的威胁,那对德国的改造就应该适可而止了,还有就是,在美国看来,此时的欧洲能与苏联一较长短的只有德国,虽然此时德国战败,但德国的底蕴和能力还在,于是在1949年5月,美、英、法三国背着苏联,将三国占领区合并,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即西德。苏联得知消息之后,对此表达了强烈不满,同年10月7日,苏联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东德,并开始放手德国恢复军力,而德国从此正式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



就在这种情况下,欧美关于重新武装西德的呼声不绝于耳,但也分歧巨大,美国在分析欧洲形势后,意识到面对苏联的强大压迫感,仅凭美国的实力也不足以抵御苏联身上。

二战结束时,美国政府开始缩编军队,到1948年美军人数已降至144万人,而驻德美军也不过10万人,而一旦苏联的钢铁洪流推过来,前线的这点美军根本抵挡不住,等到美国从本土调兵,完全就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而欧洲的军队根本坚持不到那个时候。



在美国看来,西德的重要性无与伦比,当时西德继承了原德国70%以上的工业能力,鲁尔重工业区依然是欧洲工业的引擎;人口方面,西德人口超过6000万,比法国英国人口都多;二战期间,德国军队强悍让苏联差点亡国,如果欧洲能够充分利用西德工业和人力方面的军事潜力,把德国武装起来,打造成为阻止苏联进攻的桥头堡,西欧就会安全得多。

在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看来,没有了德国,欧洲的防御不过是虚有其表。而有了德国,欧洲就能够有一个纵深的防御地带,有足够的力量和时间来对付来自东方的侵略,而扶持德国是防止欧洲的统一的关键,对此有欧洲“搅屎棍”之称的英国也普遍支持重新武装德国,他们也认为没有德国人相助,西欧无从自卫。再说有了德国,英国也可以压法国一头。此西德首任总理阿登纳对此也是积极推动,为此四处游说,希望获得西欧国家的谅解和支持。



有了美国和英国联手支持,西欧其他国家对此都表示了支持,对于再次武装西德法国却是坚决不同意。1871年法国意图统一欧洲,但败于德国之手,1914年、1940年,两次世界大战,法国都败于德国之手,因此法国有严重的仇德情绪和恐德心理,法国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德国的重新崛起和武装。

就在这个时候,1949年8月,苏联成功试爆了原子弹,打破了美国核武器垄断,从此西欧处于苏联核武器恐怖控制之下。而在东南亚,法军在越南一败再败,法军的虚弱成为欧洲的笑笑柄,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开赴朝鲜战场,美国转移战略焦点,西欧在西德仅有美、英驻军各2个师,警察部队只有1万人。此时英国认为,德国的形势与朝鲜类似,朝鲜情况可能在德国重演,东德极有可能在苏联的支持下,发动统一西德的战争。



在这种情况下,法国虽然仍反对武装西德,但在美国给到的压力越来越大,其态度也只能逐渐软化,最后法国再也只能被迫同意武装西德。

1950年9月,纽约外长会议召开,随后美、英、法三国发表会议公报,支持西德军事化。法国提出自己的计划:建立一支统一指挥、统一组织、统一装备、统一财政,由超国家的高级机构统一领导的欧洲军队。西德可以加入进来,也就是说,法国同意武装德国人而不武装德国政府,对此美国、英国以及西德自然觉得十分荒唐。



英国提出建议是,邀请西德加北约,成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西德可以有一支受控于西欧联盟的军队,美英保证长期在欧洲驻军,英国的意思是西德可以建立一支军队,但指挥权在西欧联盟手里。对此美国表示同意。

1954年10月,西欧6国,加上美国、英国、加拿大3国,在英国建议的基础上签订了《巴黎协定》。西德为此作出保证:接受北约监督其军工生产,不制造原子、生物、化学武器。就差,西德国防军成立,兵力超过30万人、装备美式武器的精锐部队。



至1956年德国国防军已有6个师,1965年增为12个师,德军由陆军、海军和空军组成,由军衔最高却无指挥权的国防军总监领导,国防军共49.5万人,其中23万人为服15个月兵役的义务兵。但德国不得设有海军陆战队,冷战期间德国国防军的形象成功由战败前的军阀转变为了“穿军装的公民”。尽管如此,西德军队被称为领导有方,训练有素,装备精良,随时准备在本土作战——一台望而生畏的战争机器。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