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化办公普及,“隐形加班”现象频频发生。那么下班后微信回复工作消息,算不算加班?

武汉一位职场人用亲身经历给出了答案:算!而且公司得付钱!



“隐形加班”3年终于爆发

2021年,李女士入职某公司,合同明确约定了标准工作时间。但是在入职后她发现,自己的工作只是名义上的“朝九晚五”,每当周末、节假日、深夜时公司领导的微信消息滴滴响个不停,消息内容涉及:方案修改、任务安排等实质性工作。

尽管李女士心中很不满,但为了保住饭碗,李女士只能默默回复处理。直到2023年公司业务调整,双方协商离职时,李女士终于爆发了。她要求公司支付3年来的休息日加班费,共计12万元!

公司当场拒绝,表示拒绝的理由“充分”,其一:“加班要审批,你没走流程!”、其二:“领导没安排加班,是你自愿的!”李女士当即表示谈不拢,那就法庭见!2024年4月,此案在武汉青山区法院开庭。

判决结果表明:微信加班也是加班!

在法庭上,李女士甩出证据:
1、微信聊天记录:证明领导在非工作时间频繁派活;
2、工作成果文件:明确显示她确实完成了任务;
3、加班时长统计表:详细记录每次加班情况。

法院最终认定:虽然没走审批流程,但李女士的“微信加班”属于实质性劳动,公司必须支付加班费!经核算,判决公司赔偿9万元。公司表示不服要求上诉,但二审维持原判。



网友炸锅并感叹:这判决太解气了!

此事件一出,瞬间引发了热议:
感同身受的打工人狂赞:“终于有法院撑腰了!以后下班后直接微信装死!”
HR表示很非常慌张:“以后还能不能下班后找员工?”
律师解读:“只要证明是公司安排的任务,哪怕没审批也算加班!”

法官维权小提醒:隐形加班如何维权?

聊天记录别删,文件别丢!--保留证据

统计每次加班的具体时间和内容--算清楚

法律支持劳动者拿回应得的报酬!--勇敢维权

该事件的判决给所有企业敲响了一个警钟--别拿微信当免费加班工具!

打工崽的亲亲们要明白:你的时间很值钱,别让老板白嫖!勇敢维护自身!

你怎么看?你经历过“微信加班”吗?欢迎评论区聊聊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