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有网友发帖,本以为谷潇雅已经够优秀了,万万没有想到,比她更优秀的人出现了。那就是当年被4+4淘汰出局的北大学霸陈如月。
陈如月2000年出生00后,2017年考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金融专业,妥妥的“钱途”无量。可在北大,疫情中急诊医生的身影打动了她,她决心从医。为了协和4 + 4,她拼命准备,结果面试却落选。
换别人可能就放弃了,陈如月却选择重新高考,以超高分被上海交大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本博连读录取。谷潇雅学医之路顺畅,陈如月却在大学后才坚定学医,重新高考,这对医学的热爱和执着,太不一般。
- 这究竟是咋回事?
据公开信息,陈如月于2017年考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毕业后,曾加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沉简教授的实验室团队工作。2023年9月,陈如月决定重新备战高考,并于2024年6月参加高考。同年7月,陈如月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录取。
2000年出生的陈如月初、高中就读于上海市实验学校,成绩优异。2017年,她高考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录取,并进入金融学专业就读。
这个陈如月之所以引发关注,就是因为她在就读北大期间,看到那些急诊医生冲在一线的光辉形象,被彻底感动。于是,她下定了决心,从此之后,也要当一个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医生!
她知道协和有个4+4的模式,就开始为此做准备,根据文汇报报道,“大四两个学期,她奔波在各个教室,选修了生物、物理、化学相关课程;“2021年本科毕业后,她还办理旁听手续继续修课。与此同时,她进入北大生命科学学院李沉简教授的实验室工作。”
然后,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北大学霸落选了。面试时,直接被淘汰出局!想必其他通过4+4模式考入协和的同学,一定很优秀吧。
面对这样的情况,一般人可能也就放弃了,但是陈如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选择,她竟然重新参加了高考。
这一次高考,她依旧是成绩优秀到爆,以远超录取线的分数,轻轻松松就被上海交大医学院录取,然后成为了一个临床医学八年制本博连读的正经医学生。
- 让人唏嘘,当前对于“4+4”医学博士培养模式,似乎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这名北大的高材生也要庆幸,当年协和医院的拒绝。
陈如月在读完大学之后,意识到自己真正热爱医学,于是毅然决然重新参考高考,考入了医学院。可以说,她对医学是真正热爱的,她的执着也是超过常人的。
然而,就是这么优秀的北大孩子,居然被协和拒绝了,呵呵,有点费解。当然,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陈如月此刻想必会长叹一口气,真的要暗自庆幸当年协和4+4的拒绝。不然,背着4+4这顶帽子,很难向世人说得清楚,什么才是真实才华。
理性分析,对于“4+4”在某种意义上是创新。既要包容看待,又该谨慎推进、及时调整。只有不断总结,持续改善,才能真正摸索出一条真正适合医学发展之路。
但如今舆论关注的焦点,更多的是关乎公平和正义。在推动模式创新的同时,还需守住医疗安全的底线。而不是看子弟的家庭背景入选,充分尊重科学与事实,不要让患者成为教育实验的潜在风险承担者。
当然,如果“4+4”这个模式确实不靠谱,也可以及时关停。不可否认,及时止损,也是一种积极的态度。
医疗圈有评论说得实在:"现在看病像在鉴宝,患者拿着放大镜找瑕疵。"当每个医生都要自证不是李鬼,谁还有精力当华佗?这场信任危机,最终买单的还是普通患者。可谓悲哉!!
希望,未来这一位陈如月,能够成长为真正优秀的医生,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更多的陈如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