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技术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其每一次进步都备受瞩目。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长安汽车(000625)全固态电池迎来首秀、梅赛德斯-奔驰宣布加速固态电池量产计划等,再度对固态电池行业形成强催化,多元技术路线竞逐下谁能突围?


图片

追溯到2023年10月,特斯拉宣布其4680电池将搭载固态电池技术。此后,固态电池板块便强势闯入大众视野,成为市场持续关注的焦点。

能长期反复被“偏爱”,固态电池有自己坚实的产业基础。随着传统液态锂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等方面进入发展瓶颈,固态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循环寿命长等优势,被广泛认为是下一代“革命性”电池技术。

开年以来,比亚迪(002594)、广汽集团(601238)等数家车企及电池厂商密集公布全固态电池装车量产时间表。

全固态电池热度再升温 应用场景或将拓宽

今年2月,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CTO孙华军表示,比亚迪将在2027年左右启动全固态电池批量示范装车应用,2030年后实现大规模上车;广汽集团宣布计划2026年实现装车;长安汽车计划2025年实现全固态功能样车首发,2026年完成装车验证,2027年逐步推进量产。

此前,上汽、一汽、奇瑞等国内车企,以及大众、宝马、奔驰、丰田、本田、日产等德日车企也公布了全固态电池装车量产时间表。其中,仅就装车或小批量生产的时间而言,主流车企均集中在2026-2030年,多数车企集中在2027年左右。

除整车厂商外,国海证券研报显示,截至目前,宁德时代(300750)、国轩高科(002074)、中创新航、卫蓝新能源等国内头部电池厂均已布局全固态电池,且普遍预计于2027-2028年进入小批量生产或装车验证阶段。

新能源汽车需要固态电池,但需要固态电池的不只是新能源汽车。其在低空经济领域、消费电子领域、航空领域、储能及船舶领域的市场潜力也正在或将要被验证及布局。

东莞证券研报显示,随着国内半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开启,国内外主流电池厂商全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逐渐明朗,未来几年全球固态电池的市场规模将得以快速增长。2023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约1GWh,2024年出货量约5GWh。

根据EVTank数据,预计2025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超10GWh,2030年将超600GWh,2025-2030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23%。预计到2030年固态电池在整体锂电池中的渗透率在10%左右,市场规模将超过2500亿元。

技术路线呈多元化趋势 部分厂商向硫化物聚焦

相较传统的液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是固态电池的最大变化所在,固态电池的不同技术路线也主要依据固态电解质进行区分。依据不同的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固态电池可分为氧化物、聚合物和硫化物三大技术路线。

在已公布全固态电池装车量产时间表的厂商中,部分厂商还公布了其采用的技术路线。整体来看,氧化物、聚合物和硫化物三大技术路线均有厂商采用,但硫化物相关路线居多。

此前,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曾于2月15日在第二届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当前全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要聚焦以硫化物电解质为主体电解质,匹配高镍三元正极和硅碳负极的技术路线,以比能量400 Wh/kg、循环寿命1000次以上为性能目标,确保2027年实现轿车小批量装车,2030年实现规模量产。

固态电池关键材料厂商恩捷股份(002812)也曾在2024年12月2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表示,全固态硫化物理论天花板较高,业内认为是潜力最大的方向,预计通过改进有望成为最前沿的技术路线。

为此,恩捷股份于2021年12月即成立湖南恩捷,专注于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的研发,并已取得显著进展。截至2024年12月26日,湖南恩捷申请了38项专利,已授权22项,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从前瞻性技术到产业化发展,固态电池获得各方投入与支持良多。平安证券研报显示,我国及日韩欧美均大力发展固态电池产业,部分经济体将其明确纳入国家战略布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