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波兰博主带着西方媒体 “拥挤混乱”“支付落后”的刻板印象踏上上海土地时,一场颠覆认知的魔幻之旅悄然开启。
他在地铁里震惊于7元票价的高效便捷,却在便利店遭遇 VISA 卡“寸步难行”的窘境;被外滩摩天楼群震撼的同时,更痴迷于美团小哥的黄色战衣。当东方智慧与西方偏见正面交锋,这位博主用一碗深夜牛肉汤面写下答案:真实的中国,远比想象更有温度。
这位波兰博主这次来到的是魔都上海,来到这里之前他是做了功课的。为了避免没有网络寸步难行,他刚下飞机就花300元买了网络卡。
为了游览方便,他在人民广场附近订了1个便宜的酒店。现在他需要到售票处购票,乘坐地铁到人民广场。
尽管他是一名外国游客,但是在售票处,还是有工作人员能够用简单的英语跟他沟通,这样博主顺利买到了地铁票。
博主说,只要标识牌有英语,他应该就不会走丢,毕竟他也是一名常年四处旅游的博主。
坐上地铁那一刻,博主感到很舒适,地铁上的广播比他在其他国家听到的广播都要响亮,这样乘客肯定不容易坐过站。地铁内部也是灯光通明,而且环境十分干净。这一样车票也不贵,才7块钱。
一路上,博主感觉这里的建筑十分让他惊奇,处处透露着现代化的气息,而大城市也不会因为人多,而乱糟糟,一切都井然有序。
来到酒店,已经是夜晚,在登记入住的时候,博主本以为这里能够用VISA卡支付,但是前台美女告诉他不行,如果用信用卡的话还会额外扣5%的费用。但是博主身上还有没人民币。
所以他跟美女沟通看明天在支付房费行不行,美女考虑到是外国游客,就通融了博主。
这是一个小型的酒店,有点像青年酒店,上下层风格,虽然房间很小,但是该有的功能都有,毕竟在寸土寸金的上海,这样的住宿环境已经很不错了。
放好行李之后,博主已经是饥肠辘辘,此时他迫不及待要到外面溜达溜达。顺便找点东西吃填饱肚子。可是他问了很多餐馆,这些餐馆都不支持用VISA卡支付。
此时的博主还没有找到银行取钱,而他用的国外地图,在中国这里又不太给力,很多导航信息并不准确,提示有银行的地方,早已经改头换面,换了地方。
博主还在想,今天自己会不会要饿肚子到第二天。显然他不知道中国已经进入了在线支付的时代,大部分东西一台手机在线支付就能轻松完成,无现金的的时代更加便捷了。
随后博主来到一个便利店,想再尝试一下能不能用卡支付,但还是得到否定的回答。但是店员通过翻译软件和博主沟通,告诉他附近有一个银行,他可以到那里取现金使用。
几经周转,博主终于在银行取到了现金,然后来到一家面馆吃今天的晚餐,其实这顿晚餐已经是宵夜了。
一碗牛肉番茄面,彻底治愈了他的胃,这份汤面很饱,汤很特别,博主来了个光盘行动。
第二天博主带着自己的滑板,一路滑行探索上海的市井生活。滑板穿行在街道上,他说之前外网就听说中国交通很吵,但是他在这里完全感受不到噪音。所以他很怀疑这种说法的真实性。
街道上有很多电动自行车在行驶,既有老大爷,也有为生活奔波的快递小哥。一切都显示着城市的活力与朝气。
公园里,两位大爷在互相推手锻炼身体,让博主感觉到新奇又独特,这种东方功夫,不是强调力量的爆发,而是讲究以柔克刚,通过身体的姿势和动作,借力打力。
博主再次来到地铁站,左外外国游客,用现金和选择线路和目的地有点困难,但地铁的工作人员看到外国游客,大多数都会过来进行协助,博主很轻松拿到票。
博主之后来到一个大型购物中心,地铁出口就是中心负一层,这设计也是绝妙。闲逛的博主买了一份红豆馅的糕点,一口下去,满满的馅料,那种口味说不出,只能竖起大拇指。
走着走着,博主看到身边很多穿着黄色蓝色衣服的外卖小哥,他对黄色小哥的衣服很有好感。
之后他随机逮住了2个美团小哥,用翻译器问他们,自己怎样才能黄袍加身,小哥说他必须加入骑手大军才能获得黄色战衣,如果博主喜欢,他可以把衣服借博主体验一下。
博主风趣地和小哥开玩笑,那我不是得要去跑外卖了。说罢博主还不忘推荐自己在外国的视频频道。
之后博主来到社区的绿化公园,不少年轻人在公园的篮球场打篮球,这让他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街区的小路很宁谧,而且绿化也是相当不错。
然后他就来到著名的打卡点武康大楼,马路的对面都是游客还有摄影师,大家都对这一栋有历史的建筑很感兴趣,附近还有不少衣服店,专门出租衣服供游客打卡拍照。但是博主认为没有什么衣服能够比得上美团战衣。
然后博主来到豫园,这里才是游客最多的地方,很多博主没有见过的零食小吃这里都有,也有提供试吃的,最多的还是穿着中国传统服饰的小姐姐在拍照。
然后博主又辗转到外滩,看着江对面的陆家嘴金融中心和那几栋高楼,感觉别提有多舒服了。而这一切都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缩影。
博主通过这一天的游览,感受到了真正的中国生活,中国城市。人们对他们外国游客很友好,吃的东西价格并不昂贵,分量也大。环境优美,城市建设相当令人震惊,公共交通完善便捷。这是他之前没有想到的。
中国好不好,外国朋友通过亲身的经历,无一例外给出了一个客观的答案。
声明:本文图片、文章素材全部来源真实事件原创,本文不涉及任何偏颇观点,用中立态度客观事实描述事情本身。
参考信源:《First 24 Hours in CHINA – Complete Culture Shock!》
视频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