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康熙麾下的山东泰山目前主要有七大进攻手段,以主场对战青岛海牛为例,且看这七种战术的效果几何?
1.黄加马德李三后腰站位的4321战术,旨在通过加强中场中路的拦截来形成前场阵地进攻中的推进优势。
但很遗憾,昨晚青岛海牛采取的是摆大巴式防守反击战术,整个阵型收缩,黄政宇在后腰位置上几无用武之地,相当于进攻中少了一个人。
2.下半场换下黄政宇后,山东泰山的阵型调整为442,可卡扎伊什维利是边锋踢法,无法与边后卫形成有效的连接,而克雷桑飘在外面,只能让禁区内的泽卡单打独斗,如果不能解决瓦科的防守和克雷桑总是不在禁区内这两大问题,那山东泰山队的442阵型就只能是自乱阵脚的乱阵。
3.高位逼抢后的就地反击,这是本赛季山东泰山的常规进攻手段。
但是本轮青岛海牛的选线防守战术直接让高位逼抢失去意义,因为哪怕逼抢成功了,面对的还是禁区内人堆人的密集防守。
4.对手攻出来后通过后场长传发动反击。
跟高位逼抢一样,本场青岛海牛前场是有反击,但大多数是前场两三个球员间个人能力的反击,哪怕山东泰山后场得球,也踢不出反击来。
5.透过克雷桑的个人能力,硬突。
克雷桑个人单打这一点已经成为中超各队皆知的战术,所以都是两个人协防克雷桑,并不惜采用砍杀战术,尤其重点防他禁区前沿内切的那下,让克雷桑的个人单打只开花不结果。
6.禁区内堆高点,长传冲掉抢头球。
所谓没有过时的战术,只有不成功的战术,禁区内堆高点不是不行,但问题是谁来往禁区内传球?谁在禁区内抢高点?
克雷桑喜欢在外面传球,泽卡被限制,毕津浩是个高点,但这个高点抢不到点又如之奈何呢?
7.定位球进攻。
此前李源一主罚的定位球一度曾经成为球队破门的手段,但当对手重点研究过这一点后,球队的定位球进攻效率大大降低,本场山东泰山获得了7个角球,无一形成威胁,各种前场任意球也不少,可克雷桑总抢着去主罚,他不更应该在禁区内抢点吗?
对于中超各队来说,崔康熙的这七大进攻手段已经是明牌了,所以赛前很容易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战术,并最终导致战术失效。但问题是,当自身战术被针对失效后,崔康熙的调整几乎也都成了明牌。
用谢文能换黄政宇已经好几次了,效果有!但为何不一开始就用谢文能呢?
用彭欣力和毕津浩替换马德鲁加和李源一,如此的孤注一掷,又如此的让球迷心坠谷底。
自1999年山东泰山获得双冠王成为强队以来,什么时候危机时刻的救命稻草居然是彭欣力和毕津浩了?
当蓬荜生辉组合成为崔康熙最关键时刻的希望和救命稻草,那这样的山东泰山队,未来的希望又在哪里呢?如此坚持下去的意义是什么?
以上,诸君以为然否?
欢迎您的点赞和收藏,期待与您评论区聊球,更期待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