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对《西游记》里的东海龙王印象如何?
小时候追剧时,觉得东海龙王人还怪好的,那么大一个领导,猴子不讲规矩就去要东西,他居然真给了。
如今在职场打拼多年,细读小说,才发现东海龙王这号人物,哪是什么老好人,就是一个妥妥的心机男,难怪人家能坐到一宫之主的这个位置。
你见他对谁都客客气气,那只是他会审时度势,对强者妥协,是为了左右逢源,换一个弱者试试,人家分分钟就变脸,让虾兵虾将收拾你。这种人肚子里时时装着自己的小心思,真要动了他的蛋糕,别以为他看起不计较,一定是会被秋后算账的。
小说对东海龙王着墨不多,但作者对这个人物刻画非常用心。
猴子学艺归来,想找一件称心的兵器,为啥会想到找东海龙王呢?因为四猴智囊团给他建议:“我们这铁板桥下,水通东海龙宫。大王若肯下去,寻着老龙王,问他要件甚么兵器,却不趁心?”
猴子一听,立马开开心心地去了。
接下来猴子和东海龙王敖广的互动就很有意思了。
首先咱们猴子也精着呢,拜码头很有一套,他是懂立人设的。他给看门的夜叉自报家门“我乃花果山天生圣人孙悟空,是你老龙王的紧邻……”
这个名号自然在一开始就把敖广给唬住了。
龙王的应对也堪称经典。他先是以礼相待,亲自迎接这个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上仙”。尽管孙悟空当时只是个无名小卒,但龙王秉持着“对任何人都客气,轻易不得罪人”的原则,耐心与之斡旋。
在孙悟空索要兵器的过程中,敖广表面还是客客气气,却一直在暗中观察,思考对策。
敖广这种人心机深沉,妥妥的职场老油条,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他一开始并没有拿出最好的宝贝,而是通过依次拿出不同重量的兵器,来试探孙悟空的实力。
从大捍刀到九股叉,再到画杆方天戟,敖广在一步步评估孙悟空的斤两。
当发现孙悟空能控制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时,敖广彻底明白,眼前这只猴子实力远超自己,于是他果断选择妥协,不仅送上如意金箍棒,还召集其他三海龙王凑出一副披挂。
这里,也体现了他的心机。
他已经清楚自己不是孙悟空的对手,这个厉害的家伙又是他邻居,想到以后三天两头来打麻烦,敖广就脑瓜子疼。
他召集三海龙王一起献宝,也相当于把三个兄弟都拉下水,让大家共同面对难题。
当南海龙王敖钦提议动武时,敖广却制止了。他深知孙悟空的厉害,不想让自己的龙宫成为战场,便以“我们只可将此事表奏天庭,请玉帝定夺”为由,把难题抛给了天庭。
后来,东海龙王给玉帝的奏折更是让人见识到他的“文笔功底”。
奏折中写道:“近因花果山生、水帘洞住妖仙孙悟空者,欺虐小龙,强坐水宅,索兵器,施法施威;要披挂,骋凶骋势。惊伤水族,唬走龟鼍。南海龙战战兢兢,西海龙凄凄惨惨,北海龙缩首归降。臣敖广舒身下拜,献神珍之铁棒……”
瞧瞧,这奏折写得,把自己描绘成了一个受尽委屈、逆来顺受的可怜形象。说自己“舒身下拜”,乖乖献出宝贝,可对自己制止其他龙王动手一事只字不提。
还把南海、西海、北海三位龙王形容得无比凄惨,用“战兢”“凄惨”“归降”的狼狈,反衬自身“舒身下拜”的从容。
敖广这么一写,既凸显了自己的“识大体”,又夸大了孙悟空的恶行,把自己择得干干净净,把其他龙王的表现也扭曲得面目全非,为的就是让玉帝重视此事,派天兵天将收拾孙悟空,而自己则不用承担任何风险。
在后续与孙悟空的交往中,龙王更是深谙“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道理。即便孙悟空曾经大闹龙宫,他依然愿意在孙悟空取经途中提供帮助。
东海龙王的这些行为,反映出了职场上位者的一些手段。他们懂得审时度势,知道什么时候该妥协,什么时候该借力,也明白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护自己的利益。
看完本文,你学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