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战持续发酵,迟迟等不到电话后,美方开始主动接触中方。事关双边关税谈判,特朗普一改强势姿态,称期待与中国签署贸易协议。那么,美方为何一边对华施压,另一边又主动接触中方?特朗普又对华作出了怎样的表态?
当地时间4月30日,特朗普重返白宫第101天,美国商务部用一组数据,证明了最新出台的关税政令究竟有多不靠谱——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按年率计算萎缩0.3个百分点,而过去两年时间里,美国GDP增速基本略高于2%。
GDP增速并不是“特朗普2.0时代”以来,首个出现下跌的经济指标,但在“对等关税”政策即将“满月”这个重要节点,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下降,已经足够证明特朗普政府制定的关税政策,正在“冲击”而非“拯救”美国经济。
据报道,仅4月以来,美国股市就经历了三次大幅下跌,美元汇率更是在4月21日跌至3年来最低点,这说明投资者对美国市场前景依旧持怀疑态度,正加速资本撤离以规避风险。在白纸黑字的事实面前,即便是自诩执政百日是“历届政府中最成功的100天”的特朗普,也不得不频繁“眨眼”,主动为中美关税磋商制造机会。
据知情人士透露,迟迟等不到中国来电的美国政府,正通过各种渠道主动与中方接触,希望开展谈判。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要求中方先“低头”的特朗普政府转变态度,甚至主动推进中美关税谈判呢?
有分析认为,美方此举的动机大致有二个:一是关税新政加剧了特朗普政府面临的压力,让美方有些“扛不住”了;二是美方有意借此向其他国家施压,为后续关税谈判做准备。从执政百日“庆功活动”开始前,特朗普高调宣布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在美组装汽车的生产商予以一定程度补贴的举动来看,美国政府面临的舆论压力大概已经接近极限。
就第一点而言,在“百日支持率”创下近八十年来最低记录的情况下,特朗普只能寄希望于中方“松口”,继续向美国提供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毕竟只有这样才能减轻美国消费者和生产商身上的压力,让中美经贸合作不至于走向“硬脱钩”的结局。
从第二点来说,美国政府虽然一再强调已经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动“找上门”,寻求与美方开展关税磋商,但时至今日,这些关税谈判仍然没有获得任何实质性成果。这种情况下,美方亟需与中方展开谈判并达成贸易协议,借此向其他贸易合作伙伴施压。毕竟只有“搞定”中国,特朗普政府才有可能在后续谈判中占据上风,迫使他国做出让步。
值得一提的是,为提振美国市场,加速中美关税磋商进程,当地时间4月30日,特朗普再度放出了中美两国代表正在商谈贸易交易的消息。特朗普表示,美方期待与中方签署贸易协议,他本人也对中方领导人抱有友好态度。
有分析指出,无论是私下主动接触中方,为之后的正式关税谈判做准备,还是反复炒作中美关税磋商议题,特朗普的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说服中方让步。对此,中方的态度是一致的,仍然是: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简单来说,就是中方绝不接受威胁施压,但也不会拒绝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以平等方式展开交流。如果美方真的想坐回谈判桌,就该拿出实际行动“纠错”,为中美经贸合作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