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小米汽车事故视频刷屏时,我看到的不是三块电池在燃烧,而是人类文明史上从未熄灭的创新火种——它终将燎原,但总会先灼伤举火把的人。

PART 01

抵制创新=流量密码

1492年哥伦布带回地球是圆的证据时,人们将航海日志扔进火堆;
1814年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时,农夫举草叉要捅死"喷火恶魔";
1885年本茨驾驶第一辆汽车上路时,居民泼水大骂"怪物惊了马匹"。
历史总在重演。

2023年数据显示(国家应急管理部):
燃油车自燃14683起 vs 新能源车640起
但社交媒体#电车自燃#话题阅读量是#油车自燃#的47倍

正如传播学家麦克卢汉预言:"新技术引发的道德恐慌,本质是旧秩序守护者的集体PTSD。"

PART 02

拉回舒适区的绞杀

去年我在传统会销团队推进"公域AI矩阵+私域IP发售"策略时,遭遇巨大抵制。甚至有团队长深夜致电要求终止项目。

最终活动裂变700人至3万,总营业额近200万——虽未达预期但已属不易。深思后发现:人对未知的恐惧,往往超越对进步的渴望。


PART 03

创新者的血祭

特斯拉Model S上市首年自燃7次,马斯克被称"移动焚尸炉创始人";
SpaceX前三次发射全败,媒体标题"硅谷骗子炸毁纳税人20亿";
乔布斯曾被自己创立的苹果董事会驱逐。

却少有人记得:

  • 瓦特合伙人博尔顿因改良蒸汽机险被吊死

  • 67岁的爱迪生跪在实验室灰烬中说:"所有错误都被烧毁了,现在可以重新开始"

说在最后:请对创新者宽容

创新天然站在旧秩序对立面,正如《道德经》所言"反者道之动"。当我们刷着MIUI系统、用石墨烯电池、享智驾体验时,不该忘记:

每个颠覆性产品都必经"魔鬼三公里"——
99%的人举放大镜找裂痕,1%的偏执狂在玻璃渣里雕琢水晶。

此刻:

  • 工程师在50°C电池实验室记录第1382组数据

  • 程序员凌晨4点调试第87版智驾算法

  • 产品经理撕掉第33版设计稿

他们背对世界的口水,只为给时代更好的答案。

下次看见创新者的"失败",或许我们可以递上水而非石块:"你大胆往前走,这次我们不站着说话腰疼。"

汽车取代马车用30年,电灯普及用15年,而毁掉创新者只需3条热搜。当我们享受科技红利时,愿你我都能成为"沉默大多数"里最先鼓掌的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