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胜利油田孤岛采油管理五区南端,渤76单元曾是令技术人员头疼的“硬骨头”。如今的渤76单元却实现华丽转身,成为绿色高效生产的典范。
渤76单元的原油黏度如同糖浆,在7.1公里长的输送管道中艰难流动,现场管理工作困难重重,开发效果一直不理想。
采油管理五区把系统谋划和技术创新作为破解老油田高质量发展困局的“法宝”,开启了一场全方位的“改造行动”。
在区域规划上,他们统筹优化,把渤76-2站确定为关键节点,将站内流程外移,安装双腔混输泵、高效除油器、掺水泵等设备,将其打造成小巧玲珑却功能完备的“能量核心站”。相比传统联合站,它摒弃了三相分离器、油罐、污水罐等部分设施,就像一位轻装上阵的运动员,在功能不减的情况下,实现了系统“瘦身”。
“以往的掺水输送方式,犹如大部队长途跋涉,不仅路程远,而且消耗大。通过双腔混输和除油分离技术,就好比让士兵在作战区域附近就能补充能量,无需长途跋涉去后方补给。”采油工艺主管师许敏解释道。
如此一来,井口对孤五联合站低压掺水系统的依赖大幅降低,联合站作为“大后方补给中心”的处理负荷显著减轻,实现了从“大循环”到“小循环”的转变,真正做到了短流程、高效率生产。
不仅如此,他们在渤76-2站内构建起“数据采集+远程控制+视频监控”系统,实时采集出入口压力、气液流量、循环罐液位等各类生产参数,完成对设备设施的全天候自动化监测和远程控制,实现无人值守。
一系列“组合拳”,让渤76单元从曾经的“问题区域”蜕变为高效生产的“示范单元”,区块日分水量300余立方米,54口油井受益,日增油7.8吨,减少联合站能耗输送费用4.2万元/年,减少联合站水处理费用17.6万元/年。同时,井口漏失现象减少40%,异常井从26口锐减至1口,极大地降低了安全环保风险和职工劳动强度。(大众新闻记者 顾松 通讯员 李超君 胡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