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北京周报】【新民晚报】【央视网】(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她曾是匈牙利国际赛女单、奥地利公开赛女双等多届乒乓球世界冠军。
被同队的成员称为“邓亚萍克星”,更是将双打冠军牢牢地抓在了手里。
她还是乒乓球解说界的“央视名嘴”,出道即是巅峰,专业犀利的分析受人追捧。
是的,她就是杨影。
可是这位荣获乒乓球诸多奖杯的解说,却因为对球员的几句点评被观众批判“太不专业”。
造成的影响久久不消,甚至拖垮了自己的解说生涯。
到底她说了什么才会引发众怒?而她现在又过得还好吗?
辉煌的乒乓球生涯
杨影,1977年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
6岁就开始接触乒乓球训练,并展现出过人的天赋。
最开始的时候,杨影只是喜欢上了这种在球场上叱咤风云的感觉。
从未想到未来会因为自己这个爱好而改变一生。
等杨影快要小学毕业的时候,她的乒乓球技术已经在省里数得上名号了。
几个学校的人找完,也找不出几个能在乒乓球台上战胜她的存在。
这样耀眼的战绩吸引了江苏省队的教练。
在杨影将要小学毕业的时候,教练亲自找到家里去问杨影父母愿不愿意让孩子走上另一条路。
这条路就是职业乒乓球的道路。
父母没想到只是听说孩子打乒乓球很厉害,竟然能厉害到这种程度。
最终还是决定将选择权交到孩子自己手里。
杨影的父母问她,喜不喜欢打乒乓球,愿不愿意以后一辈子打乒乓球。
当时杨影还不知道职业乒乓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她只是觉得打乒乓球的时候自己很开心,如果能这样一辈子当然好。
于是就这样,年仅11岁的杨影就这样踏入了江苏省队的训练之旅。
杨影在这里一练就是5个寒暑。
因为心中的热爱和自身优异的表现,时间并没有改变杨影太多,唯增长了她的技术。
终于16岁了,凭借着在队里出色的表现,她被教练推荐给了国家队。
经过一番考核,杨影的技术已经不比国家队里的其他成员差了,成功被录取。
一开始还有人小看拿竖拍的她,但是很快杨影就用技术打得那人说不出来话。
1994年,经过一年的训练,队里让去杨影参加了全国比赛,检验实力究竟如何。
毫无疑问,杨影直接通过全国锦标赛女子单打冠军证明了自己。
于是从1995年开始,她就开始频繁登上国际舞台。
各类奖杯被她带回了国家,基本都是冠军,差一点的也是亚军。
可是,随着经历的比赛越来越多,杨影发现了自己的短板。
那就是竖拍。
尽管很多人都将她成为竖拍最后的希望,但是她自己也深刻地认识到了竖拍的不足。
逐渐的,杨影从单打,变成了双打。
在日常训练期间,她也尝试换一种姿势,可是这么多年的习惯哪是说改就改的。
一旦杨影将精力过多的投入到横拍的时候,就会影响竖拍的发挥。
于是在2001年,杨影再次通过双打拿到全运会的冠军后,她宣布了退役。
尽管杨影也十分不舍赛场,但是为了国家更高的荣誉也只能如此了。
她当时说,如果以后能练好的话,还会回来。
可是那些球迷再也没等到她出现在乒乓球赛场上的身姿了。
当选央视体育解说
杨影回家后练习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依然没有成效。
后来她成为了一家金融公司的形象大使,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可是,这样的日子哪里比得上曾经的赛场。
她自己也总是回想起当初在赛场上的样子,导致心绪飘飞,无心工作。
在一次杨影找朋友出来喝酒诉苦的时候,朋友给他出了一个主意。
要不然去做比赛解说吧,你有丰富的比赛经历,经过学习一定能解说得十分精彩。
杨影听了进去,2002年她立即报名了北京广播学院,并顺利考入。
并在学习的第一年就开始实践。
2003年首次以解说顾问的身份参与了卡塔尔公开赛转播,这一次的经历让杨影仔细地体会了解说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2006年毕业后,杨影来到央视面试。
在诸多面试者中当真就像她朋友说的那样,结合乒乓球的专业知识进行了一场解说预演,她被一眼看中。
而杨影再次出现在观众面前,以运动员的角度分析解说,成功吸引了大众的目光。
解说生涯的争议事件
身为乒乓球世界冠军的她解说起乒乓球比赛来非常具有专业性。
并且能通过对局势的分析向观众展现选手之间的心理博弈状态。
这一点是普通解说员没有的。
可是,随着观众对杨影的喜爱,对她的关注持续上升。
她的缺点也慢慢暴露出来。
2008年解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面对前辈邓亚萍,杨影直呼其为“小邓”。
这引发了观众的不满。
不管是从年龄上来算,还是从资历上来算,邓亚萍都是杨影的前辈。
用这种对后辈的称呼显然不合适。
这让杨影在观众眼中多出了一个口无遮拦的标签。
要不是邓亚萍及时发文表示,“小邓”只是平时在队里训练时的习惯叫法,并没有任何别的意思。
很有可能,这一次杨影就要丧失她来之不易的解说工作了。
后来,在2019年的世界乒乓球比赛的时候,又暴露了她另外一个缺点。
或许是曾经身为运动员的缘故,杨影解说尝尝带有一定的倾向性。
她对运动员的不同喜好程度会体现在语言里传达给观众。
面对当时的两位运动员陈梦和刘诗雯,杨影表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对陈梦是这样评价的,“基本功扎实,正反手均衡”。
而对刘诗雯却简单评价道,“个子小,速度快。”
解说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展现客观性,将看到的东西正确的传达给观众。
但是一旦里面加上主观情绪的话,很容易引发观众的反感。
还有就是在丁宁与刘诗雯的比赛中,杨影还断言选手的成败,这更是不被人允许的。
她大胆的预测了刘诗雯“走不到最后”。
要是对了也还好,有点影响可能不大,可是她猜错了。
于是很多人就开始怀疑,她的解说究竟还是否具备专业性。
会不会因为一些运动员与自己曾经的相似之处而偏向。
有了这几个事件,原本并不扎实的解说功底也被暴露了出来。
杨影很多解说的时候都会反复地强调一个东西。
比如她想指出一个运动员很优秀,但是不知道如何描述。
杨影就会反反复复的说同一句话。
像是在解说孙颖莎比赛的时候,她只会说“有思考、有逻辑”。
说不出来具体的东西,只会让观众更加迷惑。
而且杨影还经常出现用词不当的错误。
在描述柳承敏被动局面的时候,她用出了“坐以待毙”这样的词汇。
杨影还自创了类似“拉球不够犀利”等这样的虚假专业术语。
这让观众听得云里雾里。
这就样,经过多次事件的舆论的影响后,杨影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
杨影的乒乓球专业性无疑是非常强的,毕竟曾是号称“邓亚萍克星”的存在。
尽管后来褒贬不一,但是她的出现确实是让观众眼前一新。
有很多观众喜欢她这样的解说风格,但是主观态度过于明显,太容易招人反感。
最终在各个事件的影响下,她最后慢慢淡出了观众的视野。
但是再次离开赛场的杨影会就这样闲下来吗?
依旧对乒乓球充满热爱
不,当然不会,虽然她没有再次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了。
但是她仍然在幕后进行着乒乓球推广工作。
杨影现在已经有了一个美满的家庭,一家人生活得很开心。
有一次网友遇见杨影,还拍下了她在饭桌上快乐唱歌的照片。
距离杨影离开解说已经过去了将近十年,但依然有观众回忆起她的台词,风格。
不得不说,每一个都有每个人喜欢的样子。
虽然杨影已经离开了解说岗位,但还是希望她能快乐的生活下去。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内容信息来源:【北京周报】【新民晚报】【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