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产权交易所发布信息显示,一汽奔腾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汽奔腾”),启动新一轮增资引战,这一消息瞬间吸引了汽车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进入白热化的当下,此举不仅彰显出这家老牌车企深化改革的决心,更为其加速向智能化电动化转型注入强劲动能。
改革攻坚期的必然选择,资本赋能激活组织效能
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迈入“下半场”,价格战的硝烟逐渐散去,市场竞争已从单纯的产品竞争迈向了资源整合、技术创新与生态构建的全方位较量,一汽奔腾此次引入战略投资,是企业基于市场变化做出的正常且极具战略眼光的决策。
通过面向地方产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中国一汽战略合作伙伴等不同行业背景的对象引入投资,一汽奔腾能够有效整合各方资源,为自身的新能源转型注入更多的“燃料”。不同行业的资源优势相互碰撞、融合,将在技术研发、供应链优化、市场拓展等多个关键领域为一汽奔腾提供强大助力,帮助其在新能源赛道上加速奔跑。
百亿投入锻造新能源全栈能力,奔腾“全面向新”成果卓越
回顾一汽奔腾转型,可以看到卓著成效,其速度与质量堪称央企转型范本。2023年,在中国一汽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一汽奔腾正式启动股份制改革,先是引入悦达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为奔腾引入市场资源和外部机制;随后完成由“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向“一汽奔腾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工商变更,治理结构更加清晰,资本机制逐步完善,企业运行效率与资源配置能力显著提升。
在资本助力下,一汽奔腾以超常规力度推进技术攻关。过去三年累计投入近百亿元打造的全新新能源序列“悦意”序列,构建起覆盖平台、三电系统、座舱、智能驾驶的完整技术架构。其中,越影平台、逐日动力、如意座舱、灵机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自主技术集群已在量产车上应用,全面支撑奔腾新能源产品体系。这些硬核技术的密集落地,使得奔腾成为少数具备全域新能源技术开发能力的自主品牌。
值得关注的是,一汽奔腾还深知“生态”的重要性,所以其携手行业伙伴,秉持更开放的发展理念,积极与华为、地平线、宁德时代等一流企业紧密合作,构建开放、共赢、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圈。这种“自主可控+开放合作”的技术路线,既保证了核心技术的话语权,又借助外部资源加速产业化进程。此外,依托长春、盐城双基地,一汽奔腾已形成年产能40万+智能制造与绿色产业集群,具备了显著的规模效应与发展势能。在技术和制造端,已经构筑起两个桥头堡和一个科技高地,为技术成果转化提供了坚实保障。
产品矩阵逐步完善,精准卡位细分市场
技术积淀终需产品验证。一汽奔腾以“悦意”序列为核心,构建起覆盖A0级到B级车型的新能源产品矩阵:城市纯电SUV奔腾悦意03凭借“7万级大大大纯电SUV”实力,以大空间、大续航、大厂造三大核心优势打开年轻消费市场;混动新锐悦意07以“超级电混”技术切入主流家用市场;在上海车展亮相的双能旗舰轿车悦意08,则承载着品牌向上的重任。这种“纯电+混动+增程”的全场景布局,精准匹配了当前新能源市场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的趋势。
市场反馈印证了产品策略的成功。2024年一季度,一汽奔腾实现销量38939辆,同比增长47.4%,其中新能源销量28441辆,渗透率达73%,成为销量增长主要驱动力。更值得关注的是,企业推出的“整车及三电终身质保”服务,通过打破行业质保壁垒重塑用户信任,为抢占存量市场竞争赢得先机。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重构,正是国企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的生动体现。
站在更高的视角审视,一汽奔腾的增资引战绝非简单的资金输血,而是通过资本纽带重构产业生态的战略布局。随着新能源汽车竞争进入“下半场”,智能化技术迭代加速、供应链成本压力加剧、用户需求日益多元化,单一企业的资源禀赋难以应对系统性挑战。引入战略投资者恰似搭建了一个资源共享平台,既能获得发展所需的真金白银,更能打通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市场渠道等多维度的协同通道。
作为新中国汽车工业的“长子”,中国一汽对奔腾品牌的持续投入,既是履行央企责任担当,更是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的战略布局。可以预见,随着后续资金的到位,奔腾将展开更大手笔的布局。未来两年,奔腾悦意计划推出6款新车,覆盖更广泛的细分市场,这场始于资本市场的变革风暴,终将化作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的澎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