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开头,这是一个非常诚恳的建议,考虑到腾势参数图片)这么多年的发展运营策略,耗费了比亚迪大量的资源。

但从结果来看,真正成功的车型也只有D9一台车,考虑到目前D9所处的MPV市场环境竞争恶化,也出现了独木难支的客观事实。

3月份,D9销量9000台左右,持续多月销量跌破万台,想要重回万台以上的销量局面,压力非常大,9000台月销量是建立在价格下调的基础上。



从产品规划来看,腾势其实推出了不少车型,包括但不限于已经停产的腾势N8、销量低沉的腾势N7、全新上市的腾势Z9系列以及刚上市不久的腾势N9。

目前,该品牌有5台车型,但遗憾的是腾势品牌的月销量只有1.3万台左右。

从高端品牌的销量来看,腾势并不算成功,毕竟其车型众多,而且有8000台销量是腾势D9贡献的,也就是说大量的资源开发出来的N7、N8、Z9系列以及N9,都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腾势多款车型的销量都稳定在1000台左右,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果不是比亚迪庞大的资源推动,那么这些车型的销量在企业内部就会被认定为失败。



其实我也在思考,腾势的问题在哪里?核心三个原因是离不开的。

01 定价整体偏高,产品和市场明显脱节

D9是一台成功的车型,但D9走的是MPV路线,相比于轿车、SUV,MPV天然就拥有一定的溢价能力,从赛那、GL8等车型的定价就能看出来。

选择MPV的不是公务市场就是高端家庭市场,预算相对充足。

D9赶上了当时新能源MPV的空白机会市场,加上不错的设计和比亚迪强大的DM-i红利,所以其成功了。



但随后推出的N7、N8就非常失败。

N7定价一再从33万下调到了23万,按理说大幅度的降价应该能换回一定份额,但可惜的是回温情况并没有出现在N7上,核心一点是进入到家用车市场,用户对N7的审核是多方面的。

包括但不限于品牌、设计、市场口碑等等。

N8也有这个问题,所以这台车是目前腾势最短命的车型,其实与其说N8是腾势,但技术层面分析其和比亚迪唐有巨大的联系,在此不做过多分析。



随后推出的Z9系列,产品力相当扎实,但核心点是,在腾势面对个人用户市场并没有完全打开品牌张力的时候,将Z9的定价放在了33万的高位上。

这是对品牌价值的巨大考验,因为30万以上的新能源市场,目前没有一台车能够真正走量,这里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腾势品牌高度的问题,还有整个市场容量大幅度减小的问题。

全新上市的N9,定价接近40万,再一次拉高了入手门槛,核心问题再一次被提起:腾势的用户群体,到底是哪一类人群?

从目前腾势的几款车型来看,多款车型的定价并没有想着“亲民”两个字,无论市场接不接受,定价先放在一个较高的位置上。

目的可能就是企业内部想要坚持的“高端形象”,但目前的新能源市场能给高端市场留出多少空间,这是巨大的问题。



02 营销层面出现的种种问题

高端品牌的营销非常重要,但腾势在互联网上的口碑存在两个点,一个是没有真正的打开,以上我们说D9销量好,但D9更多面对公务车市场。

D9和其它腾势车辆不一样,N7、N8、Z9和N9是要走家用车市场路线的。

在家用车市场中腾势本身就缺少知名度,高定价背后的支撑力就是要靠着良好的口碑打造,但腾势很少做明星效应传播。

更多的传播存在于自己的KOC层面。



讲道理,KOC能够在小范围内为腾势赢得口水仗,但对销量的提升并没有太大意义,一个是真正花几十万买车的人,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个是用几十万预算买车的人,未必喜欢KOC那种非黑即白、强势拉踩的言论。

高端品牌必须要有的稳重、包容、社会层级属性,腾势都没有打开。

所以腾势的另一重问题,就是在营销上要尽快做出改变,当下的确是互联网时代,但互联网时代的玩法不是标准的统一制式,高端品牌的特性是范儿、稳重等社会价值。

这些重要的基因属性,并没有在当年的N7、N8,以及当下更贵的Z9、N9上看到。



03 管理层必须要有新鲜血液输入

目前,腾势的高端管理层更多来源于比亚迪,从企业内部来看,内部的任用无疑更加放心,但问题的关键是,目前比亚迪要做的是一个新的品牌。

在比亚迪没有高端品牌成功的经验上,那么腾势内部就应该具备真正高端品牌的思维,而不是用比亚迪的思维去运作腾势。

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很多腾势车型的营销、设计、定价上,看不到让市场认可的影子,因为腾势的很多营销方式用的是比亚迪的打法。



比亚迪的打法适合比亚迪本品牌,是亲民、平权的,把更高级的技术放在更入门的车型上,所以比亚迪品牌是成功的。

7万的海鸥,无论是设计、品质都很好,10万的秦L各方面都很饱满,打的就是工薪阶层需要的产品点。

但腾势就不能打“平权”招牌,但有意思的是在定价40万的N9上,营销层面各种出现“平权”,本身就是定价极高的车型,N9平哪门子权?



如果要平权,人家花40万买个N9干嘛,本身科技、智能、电动,就是国产车的形象标杆,定价最贵的国产车要平权,这是一个很明显的思维悖论。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其实腾势管理层有拿着比亚迪的思维在做管理的痕迹。

腾势要的就是不平权,要的就是独一份的豪华感和认同感,这也是目前腾势内外都要重新梳理的核心关键。



汲取奔驰、宝马、奥迪等高管的经验和思维,能助推腾势在高端市场的发展,毕竟比亚迪集团的设计高度,也有前奥迪设计师艾格的助推。

比亚迪拿出巨大的精力想要做好腾势,一年一款甚至两款车型的投入,腾势的总销量还是在1万多台左右,看着隔壁的AITO、理想步步走高,腾势内部的压力极其巨大。

想要做好真正的高端,腾势就该调整自己的营销方式,重新标定定价策略,让新的营销血液、设计团队进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销量的问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