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电视剧导演大会在宁波举行。会上,爱奇艺CEO龚宇大胆的、真正的、生猛的践行了该会议色主题——“拥抱时代,思变求精”。他发表演讲,提及目前影视行业长视频、电视剧发展的困境,并给出具体的原因,以及需要拿出的态度和解决方案。
他指出,一线频道巅峰一年百亿广告收益已下滑到勉强十多亿;
电视台播剧全部亏本;
爱奇艺巅峰110亿广告收益也已经下滑到40多亿;
电视剧行业存在着情绪不足、节奏慢的问题,50%观众只看一集就弃剧;
行业里好作品只有20%,观众能坚持看到结局的作品只在10%左右,已经是爆款了。资源浪费非常严重;
电视剧行业的很多新人演员没有出头的机会;
单集剧集成本高达600多万,项目周期长达两年以上,资金周转率非常低等。
龚宇的整个演讲,非常勇敢大胆,也指出了电视剧行业未来的改变方向,干货很多。
以下为演讲全文(有删减):
现在电视剧的观众在流失。
一个是短剧分流了观众的注意力,这需要我们特别关注,是非常闹心和扎心的一件事。
一个是宏观经济环境很不好。电视剧的主要收入即会员收入在下降。
现在社会上降薪的很多,失业率很高。我们也能感受到,大城市中的“低端人群”可能月收入5000、6000,过得非常拮据。回老家后,一个月只能赚一两千,你再让他一个月花25块钱买个会员,基本不太可能了。
比如公务员降薪也很厉害。有些地区过去5年甚至降薪两次。
这种氛围更糟糕,也许他们还有经济实力一年买100多的会员,但心态是能省就省。普通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在下降。
这对广告主来说更惨,因为我们电视剧的广告主要是品牌广告,不是效果类广告。
当经济不好的时候,企业最开始削减的预算,就是品牌预算。
削减的幅度之大,可以被称为恐怖。
一个电视台好的频道,高峰时期一年有100多亿的收入。前几天听说,原来一线的一个频道,去年收入勉强10个亿,
我们稍微好点,爱奇艺2018年品牌广告收入接近110亿。去年已经萎缩到40多亿。
我想有我们自己做得不好的原因,但更大的是市场原因。这都是我们遇到的问题。
现在电视剧的第一个问题是成本太高。
我记得十年前大家都在宣扬自己的投资高,有一部玉石题材的剧他们说单集成本280多万。
但是现在一部剧单集成本500万到600万挺常见的,
跟市场萎缩比较起来,这个成本是整个行业都难以承担的。所以,很多制作公司、电视台都是亏损的。
我没写视频网站,因为视频网站总体来讲我们现在还是盈利的,虽然盈利非常艰难。
电视剧行业,如果有100部电视剧的话,大概30%多是不亏的,一半以上是亏的,电视台几乎100%是亏损的。
所以相对市场、收入而言,电视剧的成本太高了。
我们怎么削减成本呢?减演员片酬?减编剧费?减导演费?这个一句话说不清。
在这么一个市场萎缩,成本急速攀升的行业里,产业链非常脆弱。
搞不好什么一件事,那就会出现崩溃。
比如和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的开机幅度大规模减少了。
这是客观现象,创作空间很小,周期太长了。
电视剧的第二个问题是资金周率太低了,周期太长了。大部分行业是一年资金流转几回。我们行业是一个项目资金几年流转一回。
从投资的层面角度来讲是非常不愿意选择的一个投资。从政策和其他资源角度来讲,也很少有人愿意投资。
现在很多人都转向了去做短剧。虽然我们觉得短剧阅读性差,没那么高级。但是它快,能快速达到自己的目的。
比如一个政府领导在任最长5年,经常一两年宣传部长都换了。我等剧本,等电视剧的播出都等了3年多了。那我是不是在这个位置上我都不知道,我干吗要干这件事?
我说的比较不好听,但是真的是这样,周期太长了,严重阻碍了行业的发展。
可能还有别的问题,这是比较困扰平台方、制作方一些问题。
那怎么应对啊?这些抱怨的话说说而已,最终还得去解决。我觉得第一个是顺势而为,拥抱时代。
电视剧的第三个问题,是没有摸清楚观众的价值观,审美观的变化。
有一个不那么干净,有点脏的一个小笑话。说男人更专注,因为永远喜欢18岁的姑娘。但是真的女性观众的变化很大。女性的审美没那么专注。我们请了北大的教师,跟我们讲男性女性二战之后的审美的变化。发现了男人的审美变化基本没有,女性的审美变化一直在变。
这当然跟女性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方方面面的变化有关。
从创作角度,我们借用王晓晖的一句话,叫非典型女主。女主永远是非典型的。女人可能一开始爱哥哥,后来爱弟弟,后来爱大叔。你还没来得及创作,又喜欢男男、女女。男人永远喜欢姑娘。
我这是开玩笑。但是规律真是在迅速变化
所以怎么顺势而为。这不是迎合,迎合是贬义词,特难听。
你可以不去摸清这个规律。不去适应,逆势而为,做一个伟大的作品,也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全行业没办法这么干,因为活不下,还是要摸清楚规律。在电视剧领域,艺术是无法独立生存的,需要其他的资助。
至少是大部分的项目还是商业片,因为商业才能让我们生存,让我们有发展,有财力资金去做一个有情怀的作品。
这不是二选一,一定要怎么样,但是一定要找一个度。
电视剧的第四个问题,是节奏,这也导致了情绪不足。有很多报告说,大家的情绪注意力,从十多年前的2分多钟到现在47秒,
这就是现实。所以以前的剧里,用三集,甚至20分钟做人物铺垫的事情,不能再有了。
我们有个数据,叫一集弃看率,就是看完第一集就不看的。如果是40%以上的话,这就是伟大的作品,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通常是一半以上,观众就不看了。
能看到最后的,也就不到10%
一个行业投入了这么高资源做一部剧,但是资源浪费率这么高,是有严重问题的。
比如说中国电影行业,上座率高峰时是15%以上,最近几年是10%左右,利用率太低了。所以,我们要让剧的效率更高一些,节奏快一些,一些过场戏,铺垫可以删除。大家看的是最核心的内容。
当然情绪也很重要,竖屏短剧在培养大家的情绪。
看剧的情绪高于故事和人物。这也不是二选一的。情绪也是由人物故事推进的。
这背后,可能跟这几年疫情开始,后来和社会情绪的一些变化有关,观众对情绪关注非常多。
电视剧的第五个问题,是演员。
公司内部提案的时候,我常常会很不理解,也生气。因为他们经常用的参考演员的照片,都是15年前,20年前的,为什么?因为他们不熟悉年轻的演员。但是角色又是20出头的,他们只能用过去的明星放在那里。
细思极恐,年轻演员怎么能有机会呢?怎么能用老明星的脸,贴一个年轻的角色?
演员比角色大七八岁还行,结果你搞一个45岁的演员演28岁的。表演再好,观众也不爱看。
确实,我们在播的几部剧,也在发生这样的情况。现在只能这样了,以后要改。
一个北大的教授告诉我们,小孩子和成年人不一样,就是爱冲动。他们有话语权的,愿意发声。现在年纪大的人不愿意发声。很少年轻人以喜欢老年人的东西为荣。
所以我们就是应该产出更多年轻人喜欢的东西,去面向市场。
电视剧的第六个问题是控制成本。我知道很多导演自己心里头,都是一堆的抱怨,比如演员档期各种,各种各样的问题。我知道导演对制作公司、投资人也有很多的抱怨。
虽然控制成本只是制片的工作,但是导演也很重要,也要控制成本。
还有缩短周期,最近五六年的周期太长了,而且压的资金太多了,我们一年投资50多笔,占了八九十亿的资金。资金是有成本的,现在人民币终于降息了。
原来资本成本很高的时候,市场的年化率8%甚至更高,太难了。
当然,我这种私下里吐吐苦水,吐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解决问题。我们要让电视剧行业真正的好起来,拍出观众爱看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