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车展,大众搞了个大阵仗。来自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大众安徽三个合资品牌18款车型,满满当当摆在展台中央。但最让人惊喜的,还是由一汽-大众打造的概念车型ID.AURA的亮相。
原因无他,作为大众CMP平台打造的首款产品,ID.AURA不仅是大众品牌新时代的设计语言和创新科技的重要车型,更是过去两年大众深耕本土优势资源与发展后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集中展现。
在汽车行业变革浪潮奔涌向前之际,转型已成为车企破局关键。一汽 - 大众以敏锐的行业洞察力,锚定从技术到体验的全面焕新方向,于时代风口开启转型进阶之路,力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开辟崭新天地。
开发速度提升30%,ID.AURA用速度和实力精准回应市场需求
如果没记错的话,从与2023年正式立项,再到今天概念车的惊艳亮相,基本完成「ID. AURA」从设计、研发、测试的全制造流程,其整个产品的开发周期不超过2年时间。一位接近一汽-大众ID.AIRA项目的人士透露,在所有遵循大众严苛验证标准、大众主导的新能源产品体系里,ID.AURA的速度令人惊艳。
这是因为,CMP电动平台与CEA电子电气架构的组合,不仅将为一汽-大众未来车型注入更强大、更可持续的智能基因,还可将一汽-大众商品从研发到上市的速度提高30%以上,实现真正的“中国速度”。
这款纯电紧凑型轿车,不仅造型设计更加年轻动感,基于全新的CEA电子电气架构和CMP电动平台,可无缝与人工智能座舱、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等多种技术融合,带来更智能的互联体验、更快的响应速度以及更先进的座舱智能化体验。
动力系统方面,ID.AURA搭载高效永磁同步电机,CLTC工况续航里程预计超过600公里,支持800伏超充技术,10%-80%充电时间仅需15分钟。电池包采用CTP(Cell to Pack)技术,能量密度提升15%,并通过智能热管理系统确保极端环境下的性能稳定。
立足中国用户快速迭代的智能电动出行需求,一汽-大众还展示了全自研的舒感智域座舱。这款由一汽-大众团队以前瞻技术主导打造的智慧座舱,构建了完整的创新孵化闭环——从创意构思到技术验证,再到快速定期功能优化,最终实现量产搭载,让理想照进现实。
其中,CEA电子电气架构作为ID.AURA的“智慧大脑”,集成AI大模型与车联网技术,支持L2++级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可实现高速领航、自动泊车、记忆泊车等功能,全面适配中国复杂路况。舒感智域座舱采用了一汽-大众行业首创的智能音乐玻璃,以纳米陶瓷技术将前后风挡与天幕转化为隐形声场单元,相较传统扬声器系统,能耗直降72%。这款智慧座舱的推出,不仅彰显出一汽-大众深耕中国市场34年积累的研发实力,更为大众品牌引领未来出行变革奠定坚实基础。
正如一汽-大众(商务)副总经理吴迎凯表示,“ID.AURA不仅是技术展示,更是一汽-大众对中国年轻家庭出行需求的精准回应。”
新汽车时代的「黄金动力组合」!
在顺应中国汽车产业变革的过程中,一汽-大众展现出了一种独树一帜的转型特质,即它所倚仗的并非单一的实体,而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且协同高效的体系。ID. AURA恰恰是在这样一个全新的体系下诞生的一款真正意义上「本土化」的产品。
而围绕着这套体系最「吸睛」的,也是一汽-大众战略价值最核心的,无疑正是其CMP+CEA的全新技术组合。
熟悉大众汽车的读者可能记得,2007年前后,大众汽车推出了广受关注的TSI+DSG,也即TSI涡轮增压和DSG双离合变速器。它的引入,不仅刷新了大众的技术标签——将省油与高性能融为一体,也推动了大众在华产品矩阵的全面升级。时至今日,速腾、迈腾和高尔夫等搭载“TSI+DSG”技术的车型,依然是大众在中国市场的重要支柱。
如果说「TSI+DSG」是燃油车时代大众在中国的「黄金动力组合」,那么CMP+CEA的技术组合,则是大众在中国新能源汽车转型中的新的「技术法宝」。
据介绍,CEA是一个「高扩展性」的软件平台,拥有着4个方面的核心优势:1、可扩展可更新;2、复杂程度降低;3、支持未来升级;4、优化成本结构。相比当前市面上的一些电子电气架构,CEA可以通过三个高集成度的区域控制器将取代大量的电子控制单元,单车内控制单元的数量大幅减少30%,显著降低成本与操作系统的复杂程度,同时提升运算性能和安全性。
比如其 “1+4+N” 的智舱研发理念,其中,“1” 代表CEA 架构,“4” 代表强大软件能力,就此大众安徽能够为中国市场带来 “N” 种无限可能。以智能语音助手为例,针对中国用户对多语言交互、方言识别的需求,CEA架构提供的灵活的算法适配能力,使得ID. EVO能够更好地满足本土消费者的使用习惯。
而MEB平台作为大众首款电动化平台,采用高度模块化设计,可以同时兼容紧凑型车(如 ID.3)到中大型车(如 ID.6)、SUV(如 ID.4)、MPV 甚至轿跑等多种车身形式,在赋予大众安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支撑当下产品快速落地能力的同时,又为未来智能化、电动化技术迭代预留充足空间。
此外,电池舱、电机控制器、充电模块等核心部件采用标准化接口设计,使得MEB平台在零部件通用性方面也体验表现出色,跨车型通用率高达 70%-80%,不仅提高产能利用率,还能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有行业人士测算,作为一汽-大众的技术内核,CMP和CEA这种高适配性与兼容性,预计可以帮助一汽-大众实现40%的成本优化,缩短30%的研发周期,实现100%以中国客户为中心。未来可能带来的价值,不亚于当初TSI+DSG所支撑起的销量神话。
商品战略加速布局,一汽-大众迎来「产品大年」
从2026年起,一汽-大众大众品牌将在“油电混共进、油电混全智”的策略基础上,在多个细分市场推出10款全新车型:包括5款纯电、2款插电混动、2款增程式混动,以及1款全新燃油车型,每一款都是针对中国用户需求的“定制之作”。可以预见,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一汽-大众将迎来自己的产品大年。
与此同时,一汽-大众也在加速由“全球协同”向“本土主导”迈进,深度参与本土化商品定义及商品研发,承担更多的开发责任,不断提升一汽-大众在商品定义、开发节奏与用户场景塑造方面的主导作用,以丰富的商品矩阵、智能化解决方案和场景化体验设计,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样的出行选择。
面对竞争不断加剧的行业现状,一汽-大众也将持续强化品质和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全面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长期主义和利他主义”。秉承严谨严苛的德系工艺,一汽-大众高品质、超安全的商品,早已做到让消费者买的放心、用的安心。
一汽-大众(商务)副总经理、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吴迎凯表示:品质不是品牌溢价的筹码,安全也不是所谓最大的豪华;在这个卷一切的时代,一汽-大众坚定选择卷品质。从品牌服务升级、到联合中汽中心共筑新能源汽车安全新标杆,再到打破行业惯例,率先推出全系燃油SUV“双终身质保”政策,背后正是来自一汽-大众对商品品质的自信及对客户需求的深刻洞察。
ID. AURA概念车的惊艳亮相充分展现了一汽-大众加速电动智能化转型的决心与品牌焕新的方向。而基于在技术储备、体系能力、用户口碑等方面的深厚积淀,一汽-大众将以科技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以客户为中心、以品质为信仰、以安全为底线、以服务为保障,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商品的同时,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继续领航全新的出行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