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中国国民党当前路线,国民党前副秘书长张亚屏近日接受岛内媒体采访表示,所谓的“主流民意”,经过这几年的演变,已是民进党刻意制造出来的政治幻象,现在很难说中间路线还存在,尤其是绿营透过极化手段扩大自身支持者基础,国民党若不认清现实、仍以为模糊立场可以吸引更多选票,最终恐将首尾失据、步步退缩。
张雅屏曾在马英九竞选台北市长时便投身参与辅选工作,也随马英九参与过2008年、2012年选战,在洪秀柱担任国民党主席期间,曾出任国民党副秘书长兼组发会主委。
谈及目前国民党主要政治人物,包括被视为2028“大选”热门人选的台中市长卢秀燕,多半仍选择“不沾锅”策略,张亚屏表示,这种维持中间形象的选择,恰恰暴露出国民党核心决策群对当前选民结构与台湾政局变化的错误理解。
他分析指出,卢秀燕确实有更多顾忌,卢明年即将卸任,下一步可能挑战大位,因此更在意形象塑造,试图扮演不偏不倚的“妈妈市长”,但这样的角色设计,在今日被民进党塑造的极化社会,恐怕很难突破重围。
张雅屏说,台湾社会在民进党长年操作下,早已出现极端对立的情势。尤其是赖清德上台后,一连串操作持续将社会切割、标签化,把非绿的另一边都抹红、抹黑,进而极大化民进党的支持群体。
张雅屏认为,不为自己人辩护,还幻想能吸引对方选票,国民党如果还相信所谓中道路线、主流民意,那就真的被骗了,因为放在目前情势中,根本不存在。今日国民党台面上政治人物、内部中坚与幕僚群,政治思维大多仍停留在陈水扁八年和后来国民党重返执政的经验之中。
他说,那一代政治人物与幕僚助理,在当年体验过中间路线的好处,因此认为只有不偏不倚才是正解。但问题是,民进党已经改变策略,拥抱极端化、动员对立、将自己的基本盘极大化,不寻求中间路线了,而国民党却还活在过去的迷思里。
张雅屏说,很多国民党政治人物有个共同毛病,总觉得除了蓝营票之外,还能拿到中间、甚至是偏绿的选票,这种想法根本莫名其妙,还因此忽视自己支持者满肚子怨气,面对民进党的步步进逼,讲话还遮遮掩掩、不敢表态的样子,难怪让人失望。
以蒋万安近期转变成强硬抗绿的风格为例,张雅屏指出,蒋过去给人温和印象,但近期的政治反应确实变得更强烈。这一转变并非来自战略考量,而是感情反应。他提到,蒋万安因深受台北市党部主委黄吕锦茹协助,才有机会当选台北市长,如今看到黄吕因罢绿委连署案遭到政治打压,自然引发情绪反弹。
张雅屏说“这就像是一起打过仗的伙伴被欺负了,他总不能再没声音。”过去这一批真正帮蒋万安忙的人,如今遭遇政治整肃式对待,蒋若再无感知,将失去立场。而蒋万安的转变,或许能为蓝营带来些许效应,尤其让蓝营内部开始检讨长期“不沾锅”的做法是否还有效。
他强调,这种不沾锅、企图讨好中间选民的策略长达8年之久,从蔡英文执政初期到现在,国民党内除了前主席洪秀柱曾试图重建路线与论述,其他党主席大多未积极建构蓝营自身的价值体系与路线。
张雅屏说,台湾现在已没有走中间路线的空间了,想要争取大位的人,第一步就是要先顾好自己的群众,亮出自己的旗帜,让群众知道你是为谁而战。而国民党应回归本位,从凝聚核心支持者开始,建立清楚的价值主张与论述体系,才有可能说服广大选民相信国民党提出的方向比民进党更可行、更安全。
张雅屏指出,当站稳立场、旗帜鲜明之后,再来拓展论述空间与社会支持,这才是对的顺序。如果国民党政治人物还妄想模糊应对、不惹事端来争取更多票源,最终只会让自己人寒心,反而连原有票都守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