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位于伊春市的小兴安岭云海景观(2018年8月8日摄)。
400万公顷的大森林连绵如浪,四面八方以绿色拥抱这座城市。在森林掩映下,层岭叠翠,鸟鸣幽幽。蜿蜒百余里的乌带公路,把人们带往兴安林海腹地——“中国林都”黑龙江省伊春市。
当地管护人员说,伊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接近市域总面积的一半,森林蓄积量年均净增1000万立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多。风送来树木的香气,走在城市街头,呼吸起来有“洗肺”般的清爽。
2021年,伊春所辖10个县(市区)全部获得“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全域每立方厘米有上万个负氧离子的含量,让人深呼吸间深深沉醉。
83.8%的森林覆盖率加上亚洲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林,赋予了伊春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不少游客赞叹:“到了伊春,空气是清甜的,呼吸是顺畅的,就连睡觉都格外得香……”
近年来,伊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通过向森林要碳库、向旅游要品牌、向林下要空间,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碳汇交易等多种经济在当地蓬勃发展。如今,伊春正不断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努力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为筑牢北疆生态屏障砥砺前行。
新华社发
2023年9月27日,工人在伊春西站施工现场建设作业。当日,伊春西站正式封顶。
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马永顺纪念馆外景(2024年3月15日摄)。马永顺纪念馆是以林业英雄马永顺命名的纪念馆,位于黑龙江伊春森工铁力林业局有限责任公司马永顺林场分公司施业区内,馆内藏品数千件,被确立为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在伊春森工集团森林防火指挥调度中心,森防与安全监督部工作人员监看防火情况(3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游客在伊春市美江木艺展览馆内欣赏木拼画(3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在伊春森工集团林下经济种苗繁育基地,工作人员查看嫁接红松苗的生长情况(2024年3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游客在位于伊春市丰林县的五营国家森林公园内游玩(3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这是3月10日拍摄的伊春市森林博物馆内的植物标本。
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这是3月11日拍摄的伊春森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的桦树汁产品。
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在位于伊春市的黑龙江北货郎森林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包装黑木耳(3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3月10日在伊春市美江木艺有限责任公司加工车间拍摄的木艺作品。
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2024年7月11日,游客乘坐电瓶车在伊春市上甘岭溪水国家森林公园内穿行(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2024年7月11日拍摄的兴安国家森林公园房车营地(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