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最新发言再次引发了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美国前总统在社交媒体平台Truth Social上发布了一篇争议言论,要求美国军舰和商船享有免费通行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的权利,并声称“这些运河若没有美国,根本不会存在”。这一言论引发了对美国历史与外交政策的深刻反思,尤其是在全球战略利益和地缘政治中,特朗普的观点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巴拿马运河:一丝道理,但代价微不足道

特朗普提出的要求在巴拿马运河问题上或许能找到一丝理论依据。美国确实在1904至1914年间通过艰苦的工程建设了巴拿马运河,并为此投入了超过3.75亿美元的巨资(相当于今天的110-120亿美元)。因此,特朗普声称美国有权要求免费通行,部分合理。然而,考虑到美国舰船在2024年仅占运河所有通航船只的1.9%,且美国沿海贸易仅占总通行量的3.2%,即使巴拿马同意给予美国深度折扣或免费通行,这笔费用对巴拿马来说无非是微不足道的象征性让步。

然而,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美国商船的衰退。长久以来,1920年的《琼斯法》使得美国商船面临国内保护主义的困境,美国的商船队伍已不再是全球航运的主力。因此,即使巴拿马给予美国折扣,这个要求背后隐含的“美国已经不再是全球航运的主导者”这一事实,实际上令人唏嘘。

苏伊士运河:特朗普的幻想

至于苏伊士运河,特朗普的要求则更为荒唐。苏伊士运河是由法国于1869年建成的,当时美国刚刚经历了内战,根本未能在全球航运中占据重要地位。特朗普声称“苏伊士运河若没有美国,根本不会存在”显然不符合历史事实。美国在苏伊士运河的利益仅限于军事舰船的通过,而并非如其所言,要求商船享有免费通行的特权。

特朗普的言论似乎更多是出于对中东事务的个人政治立场,尤其是他对以色列的无条件支持。特朗普在攻击也门胡塞武装、干预红海航运时,其动机似乎并非纯粹出于“自由航行”的理想,而是为以色列争取更多战略利益。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一再提出美国应对中东事务承担更多责任,并要求周边国家支付“保护费”,这与其对以色列的支持密切相关,而非全球航运自由的捍卫。


美国的“保护费”政策:全球责任还是政治谋算?

特朗普对于全球盟友支付“保护费”的要求,尤其是针对日本、韩国和台湾的军事保护,进一步揭示了他将美国的军事力量视为“商品”的思维模式。无论是核保护伞的维护,还是驻军部署的成本,特朗普更倾向于要求盟友“买单”。然而,这种“交易式”外交却显得极为功利,忽视了国际关系中的信任与合作精神。

正如法国政界人士所言,“如果英国和法国能够为其他欧洲国家提供核保护伞,那么是否也应该收费?”特朗普的做法与这种逻辑不谋而合。要求付费换取安全保障固然可以理解,但在核保护伞等重大安全问题上,要求其所谓的“盟友”支付费用的做法却显得不太合适。毕竟,核威慑力是全球安全的基础,而不仅仅是美国单方面的军事利益。

特朗普对巴拿马和苏伊士运河的要求,揭示了他在外交政策上的深刻矛盾。虽然他在历史上找到了一些“理论依据”,但忽略了美国在全球航运中的现实地位和对国际合作的长远影响。美国不再是全球航运的主导者,而以色列等国的利益在特朗普的政策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

正如历史所告诉我们的,领导者的言辞常常决定了国家的形象与影响力。特朗普的这些“帝国要求”显然更具政治色彩,而非符合全球航运与国际外交的长远发展。而历史最终总会记得那些为全球和平与合作付出信任与努力的国家与领导者。

【投稿】【提供线索】【转载请后台留言或电邮投稿,主题格式为【投稿】+文章标题,发送至media@xindemarine.com邮箱。

联系主编:陈洋15998511960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