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美之间的贸易互动一直备受瞩目,但近期杠杆出现了明显的倾斜。特朗普政府最初希望通过关税手段重新定义全球贸易规则,然而事实证明,这种策略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最终,特朗普不得不高调宣布对多数国家实施为期90天的暂缓措施,仅保留了象征性的基础关税。
值得注意的是,在最初的政策框架中,特朗普团队为关键矿产等特定商品预留了特殊的豁免通道。这种看似强硬却又暗藏“后门”的操作,让人难以捉摸其背后的真正意图和底气。
随后,外界的批评声浪逐渐高涨,许多人指责特朗普的对华政策缺乏连贯性,内部在强硬施压与合作之间也存在明显分歧。
更有前政府官员公开指出,特朗普可能低估了中国的实力和决心。毕竟,任何试图单方面改变现状的强硬举措,都可能引发反作用力,尤其是面对一个势均力敌的对手时。
“脱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当初,特朗普大力倡导将制造业迁回美国本土,但对企业而言,经济账目才是最现实的考量。调查显示,如果将生产线搬回美国,成本至少会翻倍。这对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主体来说,显然缺乏吸引力。
因此,许多企业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关税壁垒较低、运营成本更具优势的地区。例如,特斯拉就将部分电池生产转移到了墨西哥。尽管地理位置上靠近美国市场,但这一举动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规避关税并减少对单一来源的依赖。
然而,墨西哥并非理想的选择。据报道,墨西哥的劳动力成本比中国高出不少,综合成本反而会上升,而非下降。
与此同时,苹果公司作为科技巨头,也在逐步将手机生产线转移至印度。这无疑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涉及建设新厂房、培训工人以及构建配套供应链等诸多复杂环节。
从蓝图到量产,要在短期内复制或替代中国多年形成的成熟高效生产体系,并非易事。
要知道,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网络中的地位并非轻易能够撼动。如果说供应链调整是一场持久战,那么关键资源的掌控则是博弈中的制胜法宝。
中国在全球稀土领域的地位举世公认,不仅掌握着全球绝大部分的稀土开采量,还拥有关键的精炼和加工技术,占据份额已超过全球的90%。
这种近乎垄断的优势,使稀土资源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战略工具,甚至被称为“工业维生素”。对于现代工业体系,尤其是高科技和国防领域而言,稀土几乎处于命脉地位。
当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时,中方随即宣布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一系列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此举令全球市场神经紧绷。外界普遍将其解读为中国对美国关税压力的直接回应。
澳大利亚某资源公司高管表示,中国在稀土资源领域拥有“一票否决权”,这对依赖中国稀土供应的西方国家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冲击。日本、韩国等工业国家也开始担忧供应短缺问题,害怕在这一领域被“卡脖子”。
对此,中方解释称,这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必要举措,也是履行国际义务的常规做法。除了稀土,中国还在镓、锗、锑等对尖端武器系统至关重要的材料供应上占据主导地位。据称,美国上千种武器系统中,高达87%的供应链依赖中国供应商。
面对这样的现实,有分析认为,中国未来可能会更加频繁地运用包括出口管制、设置“不可靠实体清单”在内的精准制裁手段。
当然,美国的软肋不仅仅在于对特定资源的依赖。他们自己也清楚,F-35战斗机每架都需要消耗数百公斤稀土材料,而稀土已经渗透到美国几乎所有工业制造领域。
然而,美国国内的稀土产业链根本无法满足自身庞大需求。这种结构性短板,迫使美国科技巨头不得不放下身段,主动寻求获得中国的稀土出口许可。
尽管特朗普政府曾签署行政命令,试图通过海底采矿等方式拓展稀土来源,但这些方法的实际可行性并不高。市场的力量和金融波动同样成为博弈中的重要变量。
不得不说,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本身就是一张王牌。当中国的反制措施逐步落地时,美国消费者曾经习以为常的物美价廉日用品受到影响,农场主们依赖的农产品出口也迅速萎缩。
在一个消费驱动型经济体中,对日常必需品加征关税必然会引发民众不满,进而影响特朗普的支持率。这也间接削弱了美方在谈判桌上的筹码。
在外交和谈判层面,中方始终传递着明确且一致的信息:愿意敞开大门对话,但如果要打,也会奉陪到底。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强调,双方对话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任何形式的施压、威胁和讹诈都不会奏效。同时呼吁美方相向而行。当然,中国虽然不主动挑起冲突,但也绝不畏惧对抗。
相比之下,美国内部的意见并不统一。前官员坎贝尔曾批评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实力的误判,可能导致政策失败。
此外,中国的应对策略不仅局限于关税层面的“针锋相对”,更深入到核心利益和谈判原则层面。中国明确表示不会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即使欧盟等其他经济体也曾放出风声,表示可能针对美国的服务出口等领域进行反制,但在这场较量中,中国的体量、筹码以及战略的独特性,使其处于一个“独一无二”的位置。
如今,国际社会的目光都聚焦在中国身上。日本、韩国等对稀土资源高度依赖的国家,都在密切关注供应稳定性。毕竟,这场由贸易摩擦引发的连锁反应,已经超越了中美之间的范畴,演变为一场全球性的博弈。
至于未来稀土领域的竞争将如何发展,全球稀土产业格局是否会因此重塑,这一切主要取决于中美两大经济体之间的关系将如何调整。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信源
环球时报2025-04-30——“这是项专业性很强的技能,在中国以外不能复制”
中国新闻网2025-04-26——美前副国务卿:特朗普政府误判中国实力
环球网2025-04-29——外交部:美方应停止威胁和施压,在平等、尊重和互惠的基础上同中方开展对话
观察者网2025-04-21——中国限制稀土出口,业界警告车厂恐在数月内停产
观察者网2025-04-23——澳企高管:中方管制稀土出口是对美国“鸣枪示警”,中国能够一票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