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新生命本是充满希望与喜悦的旅程,然而,总有意外与挑战不期而至。近期,奉贤区中心医院多学科团队携手,成功救治一位胎盘植入高危孕产妇。
27岁的余女士曾历经多次孕产,平时经期不太规则的她再次怀孕后并未进行规律产检,直到孕中期才发现诸多问题。4月18日,她因自觉胎动消失来到区中心医院就诊,医生经过检查发现胎儿已无生命迹象。本以为简单的引产却远比想象中危机重重。
MRI提示胎盘植入可能。这一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可能会导致引产过程中大出血,危及产妇的生命。此外,余女士的病史更是让医生们倍感压力,她曾经历过2次剖宫产、2次流产、1次引产,多次怀孕让她的子宫内膜遭受了多次损伤。每一次的手术,都在她的子宫上留下了一道道难以愈合的伤痕,而这一次,这些伤痕似乎又将她推向了危险的边缘,这无疑给救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面对如此棘手的病情,医院迅速启动多学科会诊机制,医务科、产科、妇科、放射科、介入科、输血科、超声科、麻醉科、泌尿外科、重症医学科等多科室专家进行了多学科讨论,为余女士的救治出谋划策。放射科确认了胎盘植入的诊断,并指出胎盘与子宫肌层关系不清,甚至可能突破浆膜层,情况不容乐观;妇产科指出需尽快手术终止妊娠;介入科提出,可考虑行子宫动脉栓塞术,以减少术中出血风险,但同时也要警惕栓塞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输血科、麻醉科、超声科、泌尿科、重症医学科等也纷纷从各自专业角度出发,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经过充分讨论,专家们制定了详细的救治方案:先由介入科行子宫动脉栓塞术,为手术创造更有利条件;再由产科团队实施子宫体剖宫产术,同时做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准备。
4月19日,介入科团队成功为余女士实施了子宫动脉栓塞术,有效减少了术中出血的风险。
4月21日,产科团队为余女士实施了子宫体剖宫产术。当胎儿被顺利娩出时,虽然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但医护人员的心却依然紧紧揪着,因为他们知道,接下来的胎盘剥离才是真正的挑战——检查胎盘部分缺损约3*3厘米,植入达浆膜层,子宫后壁的胎盘剥离面薄呈纸片样,仅剩子宫浆膜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胎盘终于被成功剥离,团队又迅速做了后期处理,术后余女士安返病房。
这场生死救援,是多学科团队紧密协作的成果,是医护人员的责任与担当,更是医学的力量与温暖。中心医院将继续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优化多学科协作机制,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最优质、最安全的医疗服务,守护每一个生命的健康与希望。
胎盘植入性疾病
placenta accreta spectrum disorders,PAS
胎盘植入性疾病是一种严重的妊娠并发症,涉及胎盘绒毛异常侵蚀至底蜕膜之外的一系列疾病,可能引发产后大出血、子宫切除乃至生命危险。PAS的发生与剖宫产次数、前置胎盘、子宫手术史等因素紧密相关。产前超声和MRI是主要的诊断工具,超声评分可用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孕期管理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合作,分娩时,根据病情选择剖宫产或阴道分娩,必要时采取血管介入治疗(如球囊阻断术)以减少出血。产后需密切监测,预防感染和血栓。为了预防PAS,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和宫腔操作。
报送:沈群(区卫生健康委)
编辑:王鹏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