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4月29日,金砖外长会议在巴西闭幕,却罕见未能就联合公报达成一致。轮值主席国巴西只得发表声明谴责贸易保护主义,语气较此前明显放缓。
中国外长王毅强调"不跪"是应对霸权的正确态度。然而印度却表态不参与"去美元化",主动寻求与美国达成协议,莫迪政府的投降姿态令人震惊。
印度为何背叛金砖阵营?莫迪对美屈服会带来什么影响?
作者-凯
金砖联盟的裂痕
一场本该展示团结与共识的金砖外长会议,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演变成了尴尬的僵局。这个由原本志同道合的新兴经济体组成的联盟,如今在会议桌前露出了不可忽视的裂痕。会议现场的氛围如同一杯温度骤降的咖啡,原本热烈的讨论气氛瞬间降至冰点。
中国代表团提出要对美国的高额关税措施采取更严厉的措辞,这本是金砖国家的共同利益所在。然而,当会议进入关键环节,印度代表却出人意料地踩下了刹车。这种反常举动使其他成员国不得不重新审视金砖合作的基础。轮值主席国巴西只能退而求其次,以主席声明的形式表达立场,而非预期中的联合公报。
王毅外长在会上提出的"五连问"堪称金砖会议历史上的经典问答。他犀利地质问:是否允许世界重回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是否认可一国私利凌驾于全球公益?这些问题如同直击灵魂的锤击,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位代表。中国外交部随后发布的《不跪》视频,更是将中国的立场鲜明地展现在世界面前。
值得注意的是,金砖机制作为全球南方国家的重要平台,其影响力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经济合作范畴。在多极化世界秩序形成的关键时刻,金砖国家本应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外部挑战。然而,印度的异常表现却给这一机制带来了不小的震动。
为何印度会在这个关键时刻选择偏离共识?这背后是否隐藏着更为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从金砖会议桌上的分歧,我们不禁要探究印度这一举动的动机及其潜在影响。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急剧变化,印度的选择似乎正在为自己和金砖组织的未来走向画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印度的战略选择
印度在金砖会议上的表现并非偶然,而是其长期战略摇摆的集中体现。莫迪政府这种"不愿与美国为敌"的姿态早有征兆。早在去年,印度外长苏杰生就曾公开宣称印度"绝不会主动追求去美元化",将美元视为对外贸易结算的"唯一首选货币"。这番表态如同在金砖合作的基石上打了一个醒目的问号。
在特朗普政府祭出关税大棒后,莫迪政府的反应更是令人瞠目:不是联合其他金砖国家共同应对,而是急不可耐地单独赴美示好。印度不仅降低对美关税,还承诺采购美国能源和军事装备,甚至计划购买中国退回的波音客机。这种举动就像是一个人在集体抗议高物价时,悄悄跑去与商家签署个人优惠协议,背离了团体利益。
美国财长贝森特近期的表态更是印证了印度的策略:印度有望成为首批与美国签署贸易协议的国家之一。这背后反映的是美国"分而治之"的战略意图——拉拢印度,孤立中国,瓦解金砖团结。印度对此心知肚明,却仍然选择了这条道路。
莫迪政府之所以如此急切地向美国靠拢,有其现实考量。首先,印度认为与美国达成协议能获得实际经济利益,比金砖框架下的抽象合作更加直接;其次,印巴关系紧张局势持续升级,印度需要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支持;更深层次的,则是印度不愿意在中美博弈中过早站队,而是希望通过"骑墙策略"获取最大利益。
然而,印度这种短视行为可能得不偿失。美国历来奉行"先用后弃"的外交传统,印度为美国对抗中国的筹码,一旦利用价值降低,特朗普政府很可能翻脸无情。更重要的是,印度的背离行为损害了金砖国家的整体利益和国际形象,未来或将面临其他金砖成员的冷淡回应。
在全球经济格局巨变之际,印度的选择并非简单的经济决策,而是关乎其未来国际地位的重要抉择。莫迪政府是否已经权衡清楚了这一"跪姿"的长远代价?这种短期利益与长期战略之间的平衡,恐怕将让印度陷入更为复杂的国际处境。
美元霸权的防御战
特朗普政府对金砖国家的连番威胁,本质上是一场美元霸权的自卫战。当他扬言对试图挑战美元地位的金砖国家征收100%至150%的关税时,这位商人出身的总统展现出了对货币主导权的极度敏感。美元作为全球结算货币的地位一旦动摇,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特权地位也将随之崩塌。
事实上,特朗普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金砖国家如今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额已攀升至创纪录的35%,明显超过七国集团。这一数字背后,是全球经济重心的历史性转移。特朗普近期在公开场合甚至吹嘘他的关税威胁已经让金砖国家"瓦解",此言虽有夸张,却折射出美国精英阶层的焦虑心态。美元霸权就像一座看似坚固却地基动摇的城堡,特朗普试图通过高筑关税壁垒来加固这座摇摇欲坠的堡垒。
与此同时,美国正采取"多线并行"的策略,试图分化金砖阵营。贝森特透露,美国正同时与15至17个国家谈判,印度只是其中之一。这种战术如同将一张大网撒向全球,意在将各国纳入美国的经济秩序之中。特朗普还亮出了另一张牌:如果中国不先示好,美国可能会考虑进一步升级措施,包括更激进的贸易限制和可能的禁运。
然而,其他金砖国家如巴西、俄罗斯和南非的反应与印度形成了鲜明对比。面对美国的威胁,这些国家依然坚持多边主义立场,拒绝被美国的关税大棒所吓倒。俄罗斯更是明确表示,金砖国家未来将继续扩员,增强其在全球事务中的话语权。这种坚定立场展现了新兴市场国家对美国霸权的集体抵抗意志。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威胁,表面上是经贸问题,实质上是对多极世界秩序的阻挠。美国习惯了在国际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难以接受新兴力量的崛起挑战。然而,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终将被时代所淘汰。美元霸权这座大厦是否能在全球经济重心东移的趋势中继续屹立,恐怕不是几道关税政令所能决定的。
面对美国的关税威胁,各国态度不一,有如特朗普撒下的一颗分裂弹,考验着各国的立场和勇气。而在这场全球经济的拉锯战中,中国的应对之道又将如何展开?美元霸权的防御战与多极世界的进程之间,一场深刻的博弈正在全球舞台上徐徐展开。
中国的长远博弈
面对美国的关税挑衅,中国展现出罕见的战略定力。与印度急于妥协不同,中国明确表态"不是不想谈,而是拒绝被强迫谈"。这一立场如同对弈时的"不急不躁",既不盲目反击,也不轻易让步,而是将目光投向更为长远的博弈。当美国财长贝森特声称"要缓和局势,第一步得中国来迈"时,中国已经跳出了美国设定的框架,不再随对方节奏起舞。
中国的反制手段颇具针对性。一方面,通过限制稀土出口等举措,精准打击美国高科技产业链的痛点;另一方面,深化与中亚、拉美等地区的合作,构建不依赖美国市场的全球贸易网络。这种双管齐下的策略如同围棋布局,既有局部的锐利进攻,又有全局的稳健经营,显示出中国应对国际复杂局势的成熟智慧。
王毅外长在金砖会议上提出的"五连问"并非简单的外交辞令,而是对国际秩序根本问题的深刻思考。中国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不跪"的真正含义——在维护国家尊严和全球公平的原则上坚定不移。这种立场不仅赢得了多数金砖国家的认同,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越南、日本等国放出消息,强调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不能损害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欧盟也对华态度有所缓和。
中国推动金砖组织持续扩员的努力也取得显著成效。埃及、埃塞俄比亚、伊朗等国的加入,使金砖组织的代表性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这种扩员不是简单的数量增加,而是质的飞跃,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合作平台。金砖国家共同占全球经济的35%的份额,标志着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中国的应对策略体现了古老智慧与现代治国方略的完美结合。中国不寻求与美国零和对抗,而是追求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不急于一时得失,而是着眼未来发展大局。这种长远博弈的思维方式,使中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始终保持战略主动,如大江大河般奔腾向前而不受暂时障碍阻挡。
当印度选择对美屈服时,中国则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根本性变革。这种反差不仅关乎当前的贸易争端,更关系到未来世界秩序的走向。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博弈中,中国展现出的不仅是经济实力,更是文明自信和战略智慧,为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贡献着中国方案。
结语
金砖11国谈判失败反映了全球多边合作机制的脆弱性。印度对美妥协不仅损害金砖团结,更为美国霸权提供了可乘之机。
中国坚持"不跪"的立场,通过限制稀土出口等手段精准反制,并持续推动金砖扩员,体现了维护多极世界的战略定力。
面对美国的层层阻挠,金砖国家是应该加速去美元化还是策略性妥协?答案或在各国的国家利益与历史使命间寻找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