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算向国外数学期刊投稿

打算这个词是民间常用的口语,而计划才是书面用语。

民间都知道“打算”不一定能够做得到,而“计划”往往是集团、集体行为,或是企业行为。虽然计划会有变化,但是基本上都可以完成。就是完不成失败了,也会找一个理由说“完成”了。

我是个人行为知道自己的半斤八两,知道向国外期刊投稿的难度,所以才说是打算。而这个打算能成功的概率,恐怕是百分之一都不到。虽然我的数学发现是世界一流水平,这个我很有底气和自信。但是我英语不行,看一般简单的文章还行,看专业书籍那就一窍不通了。我的英语水平也就是人家小学二三年级的水平。就是这水平我也学英语几十年了。我没有学习外语的天赋记不住单词。就像我玩象棋一样,背了一辈子棋谱我还是一个臭棋篓子。人在不同的方面确实有不同的天赋,应该扬长避短没有必要在自己不行的方面下功夫,而应该把精力投入到自己擅长的方向。

打工时我用电脑画图纸、设计产品和维修设备是自己的专长。退休后还是鼓捣我的“数论”是轻车熟路,其它数学领域我不行,起码在“数论”领域里我是领先的,所以我也就没有把注意力转向其他的数学方面里去。前几年研究过一段时间的《微分几何》和《复变函数》,物理上看了几页《量子力学》,最后都被我都放弃了。

如果我是数学专业的,英语好一些,或环境好一些二十年前我就是大数学家了。但是任何事情都不能假设,天意把“正整数概念”给了我也有他的目的,让我看着成果吃不着而饱受磨难,我就像被天意“戏弄”一样。其实换了其他的人得到了这个“成果”后,向国外期刊投稿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或是我早年自己找大学的数学专业人员,向国外期刊合作投稿也行。我自己感觉这些东西在国内发表阻力是很大的,平心而论我们讲实话1+2与哥德巴赫猜想有什么关系?但是一些人就睁着眼或闭着眼胡说八道:“1+2是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最好结果”。因为一些人是靠这个获取利益的,它是绝对不能动的“圣物”。

我也知道是“天意”通过戏弄我而把一些人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这就是我的使命我也认可。我不认可又如何?这么多年过来,我的“理论”不论是自己投稿,在网上发文,或被抄袭剽窃,其实早已被传播了出去。“天意”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我个人的得失都是次要的,都是另一回事了。所以最终的结局,向国外期刊投稿与否,能否成功都不是重要的了。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人活七十古来稀还有什么可求的?我也没有什么秘密而言,我也没有什么想法了,我只求能传播真理。

换一个角度讲一些人的剽窃也是好事,起码多了一个传播的渠道。老天爷不管“利益”谁拿到,能替他传播出去就是目的。而那个“盗火者”必须受到处罚,我就是那个“盗火者”。能不能在我活着看到我的发现能否被认可?这种事人家老天爷是不关心的,那就看我自己的造化了。

我投稿的主要内容就有一个,那就是“正整数空间”的概念,以及由它形成了一套新数论的理论体系。如,素数、合数形成的原因、合数数列、合数项公式、相对的素数项公式和在正整数中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合数还是素数的判定式。

第二部分就是这理论的应用,主要是一系列“空间的表格”及其性质。把哥德巴赫猜想当应用和习题。

当然这篇文章我必须整理出来。让我写科普还可以,写数学论文恐怕我还真有难度。数学专业用词、数学文章结构等等我都是外行。不过我也得努力去做啊。

我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我还是有把握的,我也想开一开心,让网友也开心一下。下面我用科普的文字我们大家一起证明一下。

开始了,尊敬的先生们,女士们,我们一起要把“哥德巴赫猜想”玩意拿下。



第一步,选取正整数空间的2N+A ,A=1、2空间。

这一步很关键,至今一些人不是无知就是故意,非要混淆这一概念,也可能就是为了剽窃有理。

为什么关键?因为正整数可以用等差数列组分成无穷多的空间,只有确定了空间正整数才能用“唯一的等差数列”形式来表示,这时不论奇数、偶数、素数、合数才会固定下来,才会有一个项数N相对应。否则任何一个正整数都有无穷多的等差数列的形式来表示。

这部分内容我网上的文章很多,你们可以参阅一下。

第二步,确定了空间后我们才可以做一个表格,如下



千万注意序号项数N的作用,我与以往的数学家们研究数论的不同之处就是多了这个N的概念。

第三步,我们仔细研究这个表格里面的一些性质。

1、可以用两个一组等差数列2N+1和数列2N+2表示全部正整数;

2、数列2N+1是正整数中的全部奇数,包含除2以外的全部素数。

数列2N+2包含正整数中的全部偶数,其中2是素数,也是最小的偶数;

3、在这里1是单位,但是在不同的数学环境里它可以是素数,也可以是合数我不争论;

4、数列2N+1中的素数可以表示成一个奇数与一个组成这个素数的偶数的和

公式有, S=J+O

其中,S是素数,J是奇数,O是组成S的偶数。

这个不需要证明,表格中就可以看到,属于“公理”。比如 17= 9+8 。这种表示不是唯一的,因为素数有多个这种数对相加;

5、数列2N+2中的每一个偶数,都可以有一组首尾相加的数对。数量是这个偶数所在项数N的一半。比如

12=1+11=2+10=3+9=4+8=5+7=6+6

其中就有两个素数相加;

6、素数都有自己的固定位置,它的出现不是概率随机的。所以素数与合数的变化规律,从开始到无穷都是遵守一个规律不会有突变;

7、随着偶数的增大,项数N的增加,素数在总体中所占比例降低,浓度降低,但是素数的总是还是增多的;

8、偶数增大,素数两两相加不是没有或降低,而是增大的,仅仅是增加速度变慢。

第四步,我们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这是关键。

1、在数列2N+1中任选两个素数S′和S″,它们的项数分别是m、n 。

没问题吧?我们可以做到。

2、素数 S'= J'+O' J'=2a+1

素数 S″= J″+O″J″=2b+1

J′和J″都是奇数,a和b是它们的相位。O′和O″是组成素数的偶数。

3、两个素数相加,有

S′+S″=(2a+1)+(2b+1)+O′+O″

S′+S″=2(a+b)+2+ O′+O″

4、我们分析上面的式子。

其中 a+b 是项数,可以是a+b=N , O′+O″=o

注意:此处是否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关键点。

因为如何一个偶数相对的项数N,都可以表示成一组a和b项数首尾相加的数对,这样就把奇数的固定位置转化了全部区间里的两数相加的项数。

这段话必须理解才行。

这样就有S′+S″= 2N+2+O

, 偶数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

哥德巴赫猜想证毕。



最后的话。

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并不难吧?仔细地想一想可以理解。主要是有几个关键点。一是正整数空间的概念;二是必须做一个2N+A的表格,然后看着表格理解透;三是很关键的一步,就是N项可以表示成它前面所有项的首尾相加。

比如,N=8可以写成 0+8=1+7=2+6=3+5=4+4 这里面的数都是项数。这就是把一般转换成了普遍。

如果您是中小学老师,可以讲给您的学生听。

如果您是家长,有孩子上中小学,您可以讲给您的孩子听。

目的,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他们不被条条框框制约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谢谢!

2025年5月1日星期四

李铁钢 于 保定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