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8月7日,东北防空司令部成立,统一指挥高射炮兵第4 5 17 18 4个团的防空作战。1950年9月15日,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成功,逆转了朝鲜战局。9月23日金日成下达全军撤回三八线以北的命令。
面对远东空军对被朝鲜轰炸的步步北移,东北防空司令部,也向保卫鸭绿江桥的各高炮团发出指示,做好战斗准备,严阵以待。
1950年11月,云山大捷之后,中央军委防空司令员周士第,看到我志愿军重创美军骑兵第一师的战讯后分析,美国有可能以我志愿军入朝作战为借口,轰炸鸭绿江上的三座桥梁和东北工业基地。周世第向东北防空司令部副司令员高鹏发出指示,守卫鸭绿江桥、水丰发电站和东北工业基地的高射炮部队要提高警惕,加强战备,随时准备战斗。
果然不出周士第所料,为了切断中苏对朝鲜人民的后勤支援,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积极主张凭着空中优势,对中朝相接的鸭绿江上的三座大桥进行轰炸。由于这三座架桥是国际桥,麦克阿瑟的主张,最初没有得到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批准,一个原因是联合国军的参战国中有些国家为了本国的利益,反对把战争扩大到朝鲜以外,但骄狂的麦克阿瑟不顾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禁令,擅自命令远东空军司令斯特兰梅耶,派飞机轰炸安东与新义州之间的鸭绿江大桥。美军目标很明显,就是要炸毁安东、长甸河口、集安这三座鸭绿江大桥,阻断志愿军入朝和对朝鲜的援助。
1950年11月1日,初冬的安东天气晴朗,风和日丽。守卫安东鸭绿江的高炮第一团和第17团,按东北防空司令部的要求部署在鸭绿江边。高炮17团的阵地呈口袋型部署,2营4连和6连,部署在鸭绿江南岸的朝鲜新义州一侧,5连则部署在中国境内的安东东侧,鸭绿江的小岛上。
上午12:50,当远东空军的4架F-84E,向江桥飞奔而来时,正好钻进了高炮17团的口袋型阵地上空。4连连长王秉珩接到测远机手杨大绪的报告后,指挥旗一甩下令开火。第一个战斗回合以击落两架F-84E喷气式飞机的战果胜利结束,包保卫江桥首战告捷,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5连6连和4连共同作战,敌人的另两架F-84E再次成了牺牲品。一天之内在安东的鸭绿江桥上空,高炮17团击落了4架F-84E飞机,保住了鸭绿江桥的安全,这是一个重大的胜利。
战报报到中央军委防空司令部,司令员周世第非常高兴,通令嘉奖了高炮17团。1950年11月6日,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第一战役胜利结束,这次战役歼敌1.5万余人,粉碎了麦克阿瑟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
第一次战役结束后,彭德怀提出一个极其大胆的计划,诱敌深入,寻机歼灭。为此,志愿军开始按计划后撤,麦克阿瑟误以为志愿军因作战物资供应不上,已经支持不住了,立即组织发动总攻势。
同时他以可能会失败为借口,迫使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同意了他轰炸鸭绿江桥。从11月8日开始,美军发动了为期两周的空袭战役。在空袭战役期间,联合国军每天出动各类轰炸机达1000余架次,重点是鸭绿江和青川江沿线。
在敌人首次轰炸安东鸭绿江桥遭重挫之后,敌人开始用24架B29轰炸机,一批跟着一批投弹轰炸安东鸭绿江桥。波音B-29超级空中堡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杰出的重型轰炸机,它载弹量9吨,航程6000公里,能在万米高空巡航,极速每小时600公里。
B-29的研制,是对当时航空科技的重大挑战,是首架全部依靠遥控自卫武器,并应用中央火控系统,和全增压乘员舱的生产新轰炸机,可见其威胁之大。
在一次战斗中,4连连长王秉珩,二排副排长高平和测远机手杨大绪,三人被B-29轰炸机炸塌的岩体埋在下面。杨大绪爬出来后继续搜索目标,因为伤势很重,搜索一会儿后就一头栽倒牺牲了。
一个月之内,美国海空军出动了几百架各种类型的轰炸机,对安东鸭绿江大桥进行了77次轰炸,高炮一团和17团也打了77次保卫战。空袭战役开始后,联合国军,除继续对安东鸭绿江大桥进行轰炸之外,又开始轰炸吉安至满浦的鸭绿江桥。此时保卫吉安鸭绿江大桥的高炮部队,只有高炮4团的6个连队,用的都是老掉牙的,日式75毫米高炮,总共才有18门。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志愿军司令部指示,高炮14团没有入朝的部队,立即与高炮4团共同担负,保卫集安鸭绿江桥的任务。
集安鸭绿江大桥,位于吉林省集安市区内东15公里,长589.23米,宽5米,高16米,共20个桥孔,以第十一桥墩中心接轨线划为中朝边界。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在保卫鸭绿江的战斗中,我们的高炮部队,在集安鸭绿江大桥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高炮14团的5连,和高炮4团3连的阵地,部署在朝鲜的满浦一侧。1950年11月9日,远东空军开始轮番轰炸集安江桥,为了保卫集安江桥,志愿军高射炮兵以血的代价与敌机火拼。有的战士胳膊炸断了,有的战士肠子流出来了,但他们依然坚持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一次一颗炸弹落在了高炮4团3连的阵地上,把连接连和营的电话线炸断了,电话班长韩景山被弹片击中负了重伤。他在昏迷中醒来,听到连长正着急喊营长喊不通,他知道电话线断了。于是他就趴着去找断口,可找到后两个线头就差那么一米多连不上,紧要关头,他用两只手抓起两个线头,用自己的身体当导体,英勇牺牲。
11月12日,远东空军的多架B26和B29轰炸机再次突袭满浦阵地,高炮14团5连英勇抗敌。这一次敌人首先是用凝固汽油弹、燃烧弹攻击阵地,阵地上涌起的都是黑烟,从而让敌机的轰炸也无法看清。结果炸弹扔到5连阵地旁边的村庄里,村庄马上变成了一片火海。
高炮14团5连指导员茅鹤皋见此惨状,一边高喊扑灭大火战胜敌人,一边派人赶快救火救人。一个指挥排长带着战士救人,从燃烧的大火中救出了朝鲜阿玛尼和小孩。其中在救人当中,还有个姑娘被大火烧的屋梁给压住了,并不停的呼喊。志愿军战士救出姑娘后,姑娘一激动就吻了这名战士一下。事后当地政府还把这段故事改编成舞台剧到5连去演出慰问,这位姑娘也去了。当战地记者问姑娘,为什么要吻战士时,她说我当时感到世界上唯有他最可爱。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这首歌,唱的就是鸭绿江畔的河口,60年前位于宽甸河口村的青城桥,在战火中成了一座断桥,断桥是通往朝鲜青城郡的陆路桥。60年前为了保卫这座中朝界桥,和鸭绿江畔的水丰发电站,我高炮18团及后来的504团,跨过河口鸭绿江大桥,与敌人进行了生死较量。
水丰发电站一直是美国人手中的一张王牌,在抗美援朝初期,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就想给予轰炸,后因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没同意才放弃轰炸计划。直到1952年4月,第三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上任后,授意新上任的远东空军司令威兰,准备对水丰发电站进行破坏性的轰炸。保卫这样的目标,最少得要两三个师的兵力,可我们只有一个团。远东空军司令威兰将军接到杜鲁门总统的批准后,命令第五航空队和轰炸机指挥部,进行突击水丰发电站。1952年6月23日,敌机分三梯队,共98架轰炸机,对水丰发电站和高炮阵地进行突袭。
我高炮504团在团长王宏和政委李月坤的带领下,全团投入战斗。监视哨发现敌情后,我军迅速进入阵地。敌机是一批一批来的,前后大概270多架次。那次战斗虽然说敌人出动了好几百架飞机,连护航的约有上千架次,双方进行了长时间鏖战。在这场生死较量中,敌人向水丰发电站投弹566枚,1450吨,发电站中弹8枚,2台受伤的发电机和5个变压器经修复后重新恢复了供电。而我高炮部队发射炮弹7000多发,击落击伤敌机8架。
此战高炮504团战士伤亡6人,特别是3连4炮班,在激烈的战火中,在战斗的最后一刻,仅剩班长李海胜继续和敌人进行战斗。
据统计,美国远东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共出动了2560个架次的各种类型轰炸机,轰炸鸭绿江上的三座大桥。我沿江各高炮部队作战168次,击落敌机19架,击伤79架,使三座江桥和水丰发电站几乎未受损失,保证了志愿军后续部队入朝和作战物资的供应,有力地支援了地面部队的进攻。
在激战鸭绿江战役中,高炮部队在战略要点防空作战样式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为我后续入朝作战的高炮部队,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1951年7月26日,美方代表在谈判中拒绝了中朝方面提出的以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双方从38舰后撤10公里,以建立非军事地区的建议,于是谈判中断。随后联合国军制定了势不可挡行动计划,为配合联合国军的这个计划,亡我之心不死的远东空军也制定了一个空中封锁铁路的绞杀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