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是培根铸魂的重要载体,艺术是思政育人的生动语言。作为川渝两地职业教育的标杆院校,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与四川艺术职业学院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以“文化铸魂,立美育德”为核心理念,创新构建“课题共研、活动共构、资源共享、评价共促”的艺术思政协同育人体系,打造跨校联动的育人新范式。
深耕艺术思政理论研究,构建协同创新“理论库”
两校以推动思政铸魂与艺术教育深度融合为导向,制定“地域文化挖掘—思政元素提炼—艺术载体创新”的理论框架,构建“五性·四力·三融合”育人模式,形成“学演赛传创服”六环艺术思政实践育人链。两校联合申报省部级以上课题30余项,论文发表与获奖近20篇,典型案例获奖16项,2篇理论文章被《中国文化报》专题刊载,获市级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依托川渝两地丰富的红色文化(如红岩精神等)、非遗文化(如蜀绣等)、工业文化(如三线建设等),开设艺术基础知识类、艺术基本技能类、艺术审美体验类、艺术专项特长类课程60余门。编制《踔厉奋发,迈向新征程的中国艺术职业教育》获第七届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建设艺术教育等市级教学资源库6个,实现艺术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合。
构建沉浸式实践育人矩阵,打造铸魂润心“生态圈”
围绕文化艺术工匠“思政引领力、艺术原创力、传承创新力、服务实践力”“四力”核心素养,跨校跨区域持续打造“芳华杯”舞蹈教学竞赛美育品牌和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社会服务品牌。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与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三峡博物馆、邱少云烈士纪念馆等9个实践基地共建“实景课堂”,立项全国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介精品项目1项。学生实践成果获国家级奖项10余项,省部级奖项20余项。其中,沉浸式红色情景剧《浴血红花》获第七届重庆市舞蹈比赛三人舞一等奖,群舞《山那边》获第七届重庆市舞蹈比赛群舞二等奖并入选全国文化艺术职业院校对外交流与合作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对外交流与合作艺术作品”项目。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在川剧人才培养中,融通“两个课堂”、创新“艺术党课”、打造“精品课堂”、拓展“行走课堂”,实现文化传承、思政引领与美育浸润的有机统一。
三美浸润构建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评价体系,促全人教育达成
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从2021年就探索实践文化艺术类学校、教师、学生评价改革试点,两校组建行业专家、非遗传承人、思政名师组建“双师型思政教学创新团队”,实行“跨校走教 + 线上共研”,分别立项艺术类高职院校人才自主培养评价、艺术高职教师评价、学生美育评价市级评价改革项目,探索构建了“三位一体”评价体系。典型经验《“立美育人,德技并修,人人出彩”高职院校美育体系改革的重艺实践》在教育部文化素质教指委美育专门委员会研讨会上作全国性交流推广;《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美育评价标准研制的重艺实践》在重庆市教育评估院第二批教育评价标准培训会议中作为优秀标准编写者代表进行经验交流等。
未来,川渝两校将以“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深化艺术思政课程改革,构建更具活力的美育共同体,书写职业教育文化育人的新篇章。